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12-0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红绿江南访祁红

    摘要:徽州深居江南腹地,黄山白岳钟灵毓秀,率水横江奔赴新安,这是一片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在这块热土之上生活了30余年,我每一天都与茶香相伴,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名茶众多,而偏居一隅的祁门亦有一处佳

  • 太平猴魁茶芬芳

    摘要:太平猴魁茶芬芳今年初春,我们全家回到爱人老家安徽黄山。在屯溪老街,我流连忘返。在那条街里,黄山特产为最多,尤其是卖茶叶的。在那里,我与“太平猴魁”亲密接触。一般茶叶的叶子不大,而且不宽,不曾有太平猴魁

  • 黄山毛峰醉天下

    摘要:地处皖南的黄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世界级名山,有“人间仙境”的美誉。而黄山毛峰产于黄山的云谷寺、慈光阁、半山寺、松谷庵等区域的茶叶,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名茶,至今已有

  • 六安瓜片香四海

    摘要:安徽六安瓜片为中国绿茶特种茶类,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传统经典名茶之一。发源地位于金寨县境内,品质独特,其外形单片似瓜子,叶片背卷顺直,色泽碧绿、油润,叶被白霜,汤色明澈,清香久长,滋味鲜醇回甘,叶

  • 入选“人类非遗”的安徽茶

    摘要:编者按11月29日,我省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制作技艺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深入挖掘安徽茶文化底蕴和内涵,持续推进茶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平猴魁茶芬芳

   期次:第7974期   作者:□李永树

太平猴魁茶芬芳今年初春,我们全家回到爱人老家安徽黄山。在屯溪老街,我流连忘返。在那条街里,黄山特产为最多,尤其是卖茶叶的。在那里,我与“太平猴魁”亲密接触。

一般茶叶的叶子不大,而且不宽,不曾有太平猴魁宽大扁平且挺直的尖茶。全身白毫,叶丰而不显,芽含而不露,色绿而不艳。问卖茶人:“这茶好喝吗?”卖茶的女子温柔地答:“请坐下来,沏一杯给您品尝。”坐在茶台前,看那双素手灵巧地装茶、沏茶,不一会儿,太平猴魁已然绿绿的一杯了。细观此茶,更为与众不同。冲泡前,太平猴魁苍绿匀润,阴暗处看绿得发乌,阳光下则是绿得好看。待冲泡后,芽叶徐徐展开,叶底嫩绿明亮,且慢慢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端杯闻之,花朵般的茶叶有着花儿般的香气。看似粗犷的茶,品味起来,幽香醇厚,回味无穷。

看我对太平猴魁十分钟爱,爱人提议到太平猴魁产地看看。我们开车从甘棠出口下高速公路,经仙源镇,便到了猴魁茶叶产地新明乡。太平猴魁生长在海拔 500 米的山上。九曲十八弯,围着大山转着向上爬。群山中的一个阴坳里,便是猴魁产地核心猴村了。

车在村口停下。路旁坡岗上有一个用石块围垒护着,系着不少红丝带的茶树,便是著名的茶树王。树的形状蓬蓬松松,像一棵蓬发的大灌木丛。从下往上看,许多根茎直立在黑砂岩土里,有着南方榕树的模样。倚山就势,错落有致,是猴村的几十户人家。正是采茶季,家家门户大开,全是做茶战场。门外铺满鲜叶的竹篮竹席,门内一张张小方桌围坐着茶工。茶工们将新鲜的茶叶按标准理出,交给杀青师傅。杀青师傅坐在炒锅前,一手不停地翻炒,一手用毛巾不断地清理锅底,最后将已杀青的茶叶交给茶工。再与茶工们捏成条状,放到篾筛里,压实成扁平状,去烘干。尽管是流水作业,却无法用机械取代,全手工是猴魁的特质。

一个流程下来,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茶叶,变成了一片片干茶。干茶外形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再按大小分拣。上等的猴魁干茶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肥硕、重实,叶色苍绿匀润,幽幽的茶香直袭大脑。

猴魁比其他茶叶晚采摘 20 天,多酚、氨基酸含量远高于一般绿茶。

制好的茶叶放在白铁桶或罐中,封好,就是成品了。知茶才能喜茶,喜茶才能品茶,品茶才能爱茶。因为此次之旅,我结识了太平猴魁,喜欢上了它,希望有机会再回猴村看看。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