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拥有千万人口、全国劳务输出集散地之一的阜阳,刚刚送走了“高铁时代”的第四个国庆黄金周。据铁路部门统计,自 9 月 27 日始,至 10 月 7 日止,阜阳北直属站累计发送旅客 84.6 万人次,其中,阜阳西站累计发送旅客 24.4 万人次。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高铁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出行更加便捷,人流涌动,在这个火热的黄金周里展现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生机。
“投资热”成新常态
高铁贯通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促进各地区贸易往来,为阜阳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跑出“加速度”,掀起“投资热”浪潮,带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国庆期间,在位于阜阳市颍上县经济开发区的安徽赛拉弗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排排工业机器人整齐挥舞手臂,进行焊接、叠层、层压等程序,然后经过复杂工艺流程,一件件光伏组件成品被送往全国各地。
“前期我们多次调研,想来阜投资的,因为最大材料供应商在这里,可以减少不少运输成本上的浪费。”赛拉弗能源总监王成根表示,高铁开通后,交通便捷优势加速了企业发展速度。
随着交通优势释放和政策不断优化,凯盛燕龙基、铜诚新能源等十余家企业在阜阳落地,初步形成了系列产业链。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阜阳市累计返乡创业人员逾6 万人,创办经济实体超 4 万个,累计带动就业 50 余万人。今年上半年,该市实现生产总值 1650.8 亿元,同比增长5.7%。
“公交化”成新时尚
“高铁时代”的阜阳,形成了“市域内站点间半小时通达,省会合肥 1 小时通达,郑州 1.5 小时通达,南京 2 小时通达,上海、杭州、西安3小时通达”的出行圈,时空距离缩短为生活水平迈向高质量注入了强劲动能。
“从南京到阜阳的高铁几乎公交化了!”从南京回阜阳市太和县过节的祝女士感慨道,以往都是选择普速火车或开车,又累又乏,现在高铁路程仅 2 个小时,20 多分钟就有一趟,简直就是两省之间的“公交车”。
谈及高铁,祝女士激动地说道:“我现在特别喜欢高铁,给我带来了太多方便,现在每逢周末就可以带孩子回老家陪陪父母。”
据悉,国庆黄金周假期,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阜阳西站增开旅客列车 24 列,其中夜间动车组 11 列,同时动态调整列车开行方案,精准实行“一日一图”,不断优化售票组织,加大服务保障力度。
“利用年前最后一个小长假,去杭州亚运会赛场当回观众。”来自阜阳市颍州区的马兴华表示,以前都是自驾在周边景点游玩,自从高铁开通,出行列车逐渐增多,每年都会在假期选择坐高铁出去游玩观景。
马兴华还做了一个点赞手势,他说道:“高铁实现了我的旅游梦。”如今,人们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好,选择高铁出行成为了一种潮流趋势,为生活品质“提速提质”。
“环境美”成新标配
“现在高铁站建设越来越文艺。”来自河南新乡市的彭东林在阜阳西站中转,打算坐G7275次去上海。他表示,第一次来阜阳,没想到阜阳西站这么漂亮,环境明净、宏伟沉稳,还赶上了一次文艺节目演出,旅途又多了些欢乐。
黄金周期间,阜阳西站开展了“迎中秋 庆国庆 文明我先行”系列活动,现场演唱《我爱你中国》、表演豫剧《花木兰》、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科普文明出行知识等,为旅客们的旅途体验增添了喜庆欢快的氛围。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阜阳北直属站阜阳西站党总支书记刘娟说:“举办系列活动是车站的创新品牌,丰富旅客节日生活,创造美好出行体验,通过节目,讲解文明出行小知识,引导旅客文明乘车、文明出行。”
“高铁就是一扇观察时代的窗户,折射出了当代社会经济的强势发展,记录了一代代奋斗者的不凡路程。”阜阳西站站长张红军感慨道。
(张续亮 本报记者 刘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