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瑶海区在推动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强化业务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注重挖掘瑶海老工业区、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瑶海特色文化“名片”,不断提高地名管理服务工作能力和水平。
瑶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地名管理工作,深度挖掘老工业区历史文化资源,建立由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等20个部门组成的地名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联席会议主要负责人,规范化开展地名管理和品牌化建设工作。
在推动地名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瑶海区在地名征集、地名规划和不规范地名整治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套标准化流程。在地名征集方面,探索群众意见征集、街镇开发区论证申请、职能部门审核等工作流程,充分尊重当地群众对于区域文化保护的意见。例如,在“钟油坊路”命名过程中,当地钟姓人以榨油、种田为业,成立附近有名气的油坊,其主要营生成为钟油坊村名的来历,路名也就由此而来。在地名规划方面,积极对接住建、街镇开发区等,按照申报、区民政局实地考察、市民政局复核、社区公示等环节确定规范化路名。在不规范地名整治方面,制订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指导街镇开发区做好不规范路名摸排统计工作,工作人员通过实地勘察、现场摸排与市局核实校对等措施,对道路名称不规范、标志缺失、破损、陈旧的路名牌登记造册并及时整理汇总整改。
瑶海区属于老工业区和老城区,在地名管理工作过程中充分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让地名具有历史气息、文化气息和人文气息。瑶海区民政局通过地方史资料收集、居民口述史收集和历史文化专家求证等多种方式,收集特色历史文化。例如,承载合肥人民“菜篮子”记忆的“坝上街”、历史记忆的“李鸿章享堂”等。在打造文化“名片”过程中,更是突出瑶海的历史、文化与人文内涵,比如,以被赞扬为“继北平和平解放后又一伟大胜利”的合肥和平解放为历史原型命名的“胜利路”,彰显着瑶海厚重的历史氛围;以名人典故、名人事迹为原型命名的“戚继光路”“吴敬梓路”,彰显着瑶海浓厚的人文氛围。
(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