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1-2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筑牢特种设备安全堤坝

    摘要:铜陵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隶属铜陵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承担铜陵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锅炉水(介)质检测,安全阀校验与维修,特种设备安全性能评估、评价,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的技术分析,气瓶充装单位的

  • 打造工会特色品牌聚力帮扶工作创新

    摘要:安徽省勘查技术院成立于1978年,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局第一综合物探大队。建队宗旨是“攻关队、试验田,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1999年,全国地勘队伍属地化改革后,更名为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省地

  • 学懂弄通做实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我们党

  • 发挥高校工会作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坚持党对工会的全面领导,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应以此为遵循,注重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推动师德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工会特色品牌聚力帮扶工作创新

   期次:第8256期   作者:□郭佳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成立于 1978 年,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局第一综合物探大队。建队宗旨是“攻关队、试验田,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1999 年,全国地勘队伍属地化改革后,更名为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省地矿局能源勘查中心),2014 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该院被划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因为行业历史原因和行业本身特性,形成了一些有特殊困难的职工群体。然而,在野外生产一线,在职工住宅小区,一直活跃着省地质工会同志们的身影,他们带着组织的温暖和领导的关心,坚持“六有工会”,围绕“幸福地勘”创建,做出了大量扎实具体的工作,打造出了响亮的“工会品牌”,在职工中形成有较大影响力、认可度高的工作项目,能够带动形成一套良好的工作机制。工会要找准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着力点,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树立精品,打造行政支持、职工欢迎、体现工会特色的品牌工作,把帮扶工作办成一项“得人心、见实效”的品牌工程。

一、帮扶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1. 离退休职工家属遗属群体。近年来,随着地勘单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推进,该院离退休职工、职工家属、遗属等人员不断增多,全院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比例已经达到0.7:1,已经出现了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人数倒挂的情况。在这些特殊人群中,又集中了大多数的困难群体,并且有高龄老人多、子女不在身边、健康状况不稳定、经济收入较低、涉及面较广等特点。

2.在职野外一线职工群体。由于地勘行业本身具有工期长、任务重、作业条件艰苦的特点,尤其是坚守在野外生产一线的职工经常处于工作压力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噪音粉尘等污染难以避免的工作状态,再加上长年在外地奔波工作,年轻职工面临婚恋和置业困难,已婚职工面临夫妻关系、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困难都异常突出。

3. 自谋职业及病退群体。上世纪九十年代,地勘行业陷入发展低谷,地勘单位入不敷出,冗员突显。为维持单位基本运转,帮助职工寻求生存之路,在当时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形成了自谋职业这类特殊人群。虽然各方面都在积极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但对这些人来说,他们曾经有过固定的身份,稳定的收入,为国家和单位作出过贡献。有些人因年龄及身体情况等原因无法实现再就业;有的因为技能限制,造成生活困难;有的因为疾病造成家庭困难。这种由于历史原因被边缘化的群体,内心失落感强,不稳定性突出。

4.不可或缺的农民工群体。对以地质矿产勘查为主业的单位来说,农民工已经成为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撑。这个群体中既有相对固定的劳务派遣式农民工,也有流动性非常强的临时雇佣式农民工。正是由于流动分散和社会用工复杂的特点,造成农民工费用一直以来是地勘单位较为普遍的廉政风险点,关乎地勘单位形象信誉和队伍整体稳定和谐。

面对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工会帮扶工作也不能满足于在“两节”期间给困难职工送些钱物。因此,如何开创性地做好帮扶工作,成为该院工会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该院工会以帮扶为载体,积极发挥维护稳定职能和自身优势,坚持真诚服务、救济急难、阳光运作,对真正需要得到帮助的困难职工及时给予帮扶救助。

二、打造工会品牌措

所谓打造“工会特色品牌”,就是要在全院广大职工中形成影响力较大、接受度较强、有地勘特色、认可度较高的一套系统性活动。如何才能抓好品牌建设工作?根据实践我们体会到,要做好工会帮扶工作,就要在广大职工最需要的地方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

1. 拓展资源,当好圆梦人。工会的帮扶工作不是缓兵之计。要真正把帮扶工作办好办实,就得有持之以恒的韧劲。积极与民政部门、所在街道、社区沟通协调,整合相对优势资源,采取经济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技能帮扶、领导慰问等五种形式,形成一套“老有所养、孤有所依、贫有所济、难有所帮”的机制,在全院上下努力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任务目标的同时,为营造和谐稳定、凝心聚力的队伍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2. 维护权益,当好代言人。把帮扶工作从救助困难家庭拓展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优化工资收入分配、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把帮扶对象从具体的单一个人,向全体职工会员、雇佣农民工和其他困难群体拓展。逐步深化“四季送”、大病救助、农民工入会等载体内涵,形成具有鲜明地勘单位特色的工会品牌形象工程。

3. 关爱职工,当好娘家人。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推进、矛盾复杂化的关键时期。不仅是困难职工,普通职工也难免出现情绪波动,正是需要耐心细致地关心的时候。通过“四必访”(遭遇急困时必访,亲人去世时必访,重病住院时必访,家庭发生重大矛盾纠纷时必访)等形式给予职工必要的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解除在野外生产一线职工的思想负担、减轻经济负担。通过文体活动、职工疗休养、春秋游等一系列减压活动,帮助职工舒缓精神压力,振奋精神动力。

三、创新品牌帮扶工作机制

除了以上相对传统的帮扶工作内容,帮扶更要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帮扶内容,避免“进门送钱拉家常,出门人走茶就凉”的尴尬情况,尽力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提高职工幸福感和归属感。

帮思想,创新心理帮扶。针对职工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压力,通过成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开展心理团辅活动等及时疏导负面情绪,让职工甩掉思想包袱,走出精神阴霾,正确对待挫折。通过家属亲情寄语、一封家书等活动,时刻提醒职工要遵纪守法,安全负责,避免出现违章、违规、违法情况。

帮能力,创新技术帮扶。在重要技术和业务岗位满一定年限的主要负责人,要从价值观、业绩、能力和潜力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困难职工开展帮扶,不仅在生活上关心,更要在技术上帮带,从而提高这些员工自身“造血能力”,稳步提高技术水平和生活质量。

帮家庭,创新生活帮扶。针对职工家庭生活中孤寡老人需要照顾、低龄儿童需要接送等困难,主动联系志愿者和有关部门,给予更多的帮助。让在外生产的职工们安心生产。

帮急困,创新医疗帮扶。对于家庭生活遭遇突发状况或者因病致困的职工,尽力简化帮扶救助基金使用流程,解决燃眉之急。通过看望慰问,使得广大职工充分感受到工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

帮良缘,创新婚恋帮扶。根据与团委联合实践表明,突破传统以集体联谊为主要婚恋帮扶形式的现状,采用点对点、一对一、有针对性的“定点突破”帮扶形式,更有利于成功地帮助大龄青年找到心仪的伴侣,组成幸福的家庭。

四、结语扶贫帮困工作在解决困难群体诉求的同时,不仅消除了职工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还增进了地勘单位和职工之间的感情,拉近了二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促进了队伍稳定,维护了社会和谐。扶贫帮困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但随着地勘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矛盾还会不断出现,扶贫帮困工作任重道远,工会系统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值得我们每一个工会人继续认真思考和探索。

(作者单位: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能源勘查中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