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插沃野耸云端,凭借好风变绿源。47 台高耸挺拔的白色风车,散落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小涧镇,迎风旋转,捕捉山河呼啸,化为星河点亮烟火人间,真好似一幅“璀璨星光图”,而描绘这张绿色画卷的背后是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风电分公司小涧风电场生产团队,他们乘风破万里,打造高效风电场,创造新时代劳动荣光。
艰苦创业:用坚毅推动绿色发展 小涧风电场,作为华能集团在安徽省的重要新能源项目,自建设以来便肩负着推动地方经济绿色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小涧风电场项目开发前期,皖北地区对项目选址要求极为严苛,国网消纳容量有限等阻碍摆在面前,公司毫不动摇,勠力同心,各层级充分发挥华能“三千精神”。公司领导身先士卒,第一时间前往当地政府部门及电网公司协调项目的审批和接入等相关工作,项目负责人严格把关,风雨无阻地开展点位现场踏勘工作,用双脚走过蒙城县每一寸可以利用的土地,用心严选,通过不懈努力,成功攻克选址难题。对于项目可行性及实施方案细则,层层把关,反复推算,优中选优,得出最优方案,得到相关部门的一致认可,为项目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稳步推进:用严谨保障安全质量 在小涧风电场项目建设初期,即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专人负责,并认真执行。小涧风电场升压站施工高峰期,施工队伍多,土建、电气、交叉作业,为防止事故发生,成立专班小组各负其责,确保施工有条不紊顺利推进。每周召集监理、施工单位人员进行质量大检查,对材料进行抽查,发现有不合格的钢筋、水泥等材料,一律责成施工单位退回厂家,对施工动态进行严格检查,不合格的坚决返工重来,避免出现只讲进度不要安全质量的现象发生。在升压站设备基础施工过程中,专班小组人员通过肉眼观察发现基础不对称,重新测量基础的位置确实与设计尺寸不符。他们立即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做到工程质量守底线,工程安全有保障。
智慧运维:用科技打造智慧风场 小涧风电场通过建设智慧风场大数据系统、新能源移动“两票”、二次回路教研系统等智能化系统,全面实现风场智能化、节约化、标准化管理,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度挖掘大数据潜能,为生产决策服务,降缺陷,控非停,预警发现隐患,提高设备可靠运行,机组可利用率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保持行业对标始终领先。通过推进风电场故障诊断系统建设,实现风电场检修模式由“事后检修”“定期检修”转向“状态检修”“主动检修”,实现机组故障率同比降低近50%。依托华能安徽风电分公司集控中心开展“新能源场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节约化管理模式,通过场站无人化建设、区域集中运维,实现区域一体化管理,达到小涧风电场8人专班小组管理蒙城区域内四个场站的目标,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降低运营成本,展现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管理的先进性和高效性,智慧风场建设成效显著。
科技创新:用新技术创造大革新 发展一日千里,创新时不我待,小涧风电场全体生产人员深知,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依托创新工作室,开展科技创新研发,取得显著成果。齿轮箱作为风机的重要部分,其油液的理化指标能极大反映出设备的健康程度,风电场依托创新工作室,成立油液监测攻关组,围绕风电齿轮箱油液全生命周期管理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研究,掌握油品检测与劣化机理,成功建立油液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风机健康运行提供有力保障,该项目荣获中电联2024 年油气监督技术创新成果五星奖。在创新路上小涧风电场砥砺前行,脚步从未停止。2023年在全国大型风电场(站)劳动竞赛中荣获优胜单位,更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风电场获此殊荣。同时获得“五小”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这些成果不仅提高风电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还为风电场降低运维成本、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魅力蒙城,庄子故里,安徽省丰富优质的风光资源和“陆上风光储”的开发建设,为公司做强做优做大提供了难得机遇,“十四五”期间,预计装机容量突破700 万千瓦。小涧风电场全体同仁决心以“安徽省工人先锋号”这个荣誉作为新的起点,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贯彻落实华能集团公司“三六六”发展战略和安徽分公司“1788”发展目标,不断努力奋斗,为安徽省经济创新 发 展、加 快 打 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注入强大“绿色”动能,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贡献华能力量、彰显华能担当。
(尹蕊 杨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