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9-2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摘要: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和力量之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科学阐明了基层党组织在坚持党的全

  • 在深化改革背景下推进地勘单位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地勘单位也随之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此,我们需要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

  • 坚守平凡岗位绽放最美风采

    摘要: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他们每天工作默默无闻、周而复始,生活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却在最平凡的岗位,以非凡干劲拼出非凡业绩。合肥城改集团顺昌物业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项目团队就是这样一个优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深化改革背景下推进地勘单位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期次:第8419期   作者:□方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地勘单位也随之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此,我们需要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中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切实把地勘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来。

一、地勘单位党建引领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党建工作为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树立了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地勘单位的光荣传统,也是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根”和“魂”。党建工作是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在地勘单位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坚持党建引领,能够落实地勘单位主体责任,聚焦改革发展重大部署、重要任务、重点工作,切实发挥地质工作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职能,聚焦地质找矿、重大项目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治理等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关键性科研攻关,推进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有效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转化为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确保地勘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党建工作为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地质勘查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先行性、基础性行业之一, 地勘单位要在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与时俱进,谋发展、抓机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强化基础性地质服务支撑能力,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地勘行业对外面临着全球矿业经济走弱、矿产市场寒流,对内面临着利润萎缩、竞争加剧的威胁,在此背景之下的地勘单位改革以及经济转型都面临着一定的经营管理压力,队伍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充分发挥地勘单位党建引领作用,针对急难险重、创新创效、重点工程等领域,筑牢战斗堡垒,激发生产经营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党建引领为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凝聚合力。地勘单位日常工作中,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协调作用,可以有效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为业务创新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促进地勘单位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此外,党建工作在维护地勘单位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地矿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地勘单位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地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地勘单位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实践举措

一是增强党委在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中的领导力。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围绕“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发挥领导作用,注重班子分工中的专业优势互补,确保党委班子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业务过硬;在科学高效决策方面,既要聚焦“三重一大”事项,完善前置研究和决定事项清单,建立事前调研酝酿、事中讨论决策、事后督办落实的全过程,又要充分发挥各专业职能委员会作用,多方听取研究论证意见建议,构建科学、民主、高效的决策体系和管控机制;地勘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政治责任,把改革抓在手上,既挂帅又出征,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在全局中定准位站好位,推动各项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敢闯敢试、善作善成,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地勘单位改革实践。

二是增强党支部在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中的战斗力。各基层党支部应围绕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这一目标,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相融合,探索党建共建新模式,确保项目战线延伸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为转型发展奠定坚强的组织基础。在加强支委班子建设上,统筹开展政治培训、业务培训与党务培训,突出强化班子党建、业务相关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党建载体作用发挥上,聚焦生产经营重点、专业技术难点、改革管理堵点,明确党组织在单位业务发展中的统领地位,落实党在重大决策事项中的决定权、把关权和监督权,合理设置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和突击队,强化过程管控、效果评价和经验做法分享推广,为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助力攻坚;及时掌握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综合运用释法析理、说服教育、思想疏导等方式,有的放矢地破解改革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以实践来证明党建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将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改革优势。

三是增强党员在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中的引领力。切实引导党员干部做改革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汇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中,要立足地勘单位工作点多、线长、人员流动性强、分散性强的工作实际,结合党员需求,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丰富教育载体,优化教育方式,凝聚奋进力量。充分利用微信、视频会议等新媒体形式,灵活设置闯关竞答、理论学习、心得分享等互动环节,保障每位党员能够充分参与组织生活,有效传达学习文件精神、推进党建活动的开展,实现知识性、学习性、交流性有机统一,不断提升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党员在当地经济发展、地质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员在工作中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设立或评选“党员示范岗”,组建“青年突击队”,以点带面地弘扬地勘行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用。积极联合群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联建联学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党员带团员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增强单位凝聚力、向心力。

三、地勘单位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前提。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一直以来,地勘单位将“地质找矿”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近年来,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地勘单位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发展格局。面对改革发展新任务新要求,地勘单位在改革发展中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持续加强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夯实和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改革优势、发展优势和创新优势,激发起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书写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坚持聚焦主责主业是根本任务。地勘单位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加强传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发挥地质勘查专业优势,围绕国家战略性矿产工程、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等项目,提高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服务利用水平,做足做实能源资源基础性地质工作。加强地勘队伍与当地政府、相关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的合作,紧盯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改进技术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对使用设备持续换代升级,形成资源共享、齐抓共管、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工作新格局。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立场。地勘单位在改革发展中要树立“人民至上”这个基本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深入了解党员干部的工作实际,与他们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制度和方案,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研讨、座谈等活动,让干部职工更好地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和工作要求,做到聚民之力。注重党员干部的生活状况和情感需求,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营造和谐、和睦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切实解民之忧。在推动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多做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工作,为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障。地勘单位在改革发展中要抓牢“党的自我革命”这个主题主线,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不断健全并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强化“严”的基调, 体现“常”的频率,树立“纠”的导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为利所惑、不为名所累、不为弊所扰,推进日常教育监督提质增效。同时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涵养俭朴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展现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良好形象,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始终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通过对改革发展时期地勘单位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新时期地勘单位党建工作不仅需要跟随时代步伐,更需要引领变革、不断创新,在主责主业、地质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推动党建与改革相互促进,为地勘单位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326 地质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