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12-3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打开一位全国劳动模范的微信朋友圈

    摘要:他不“秀”美食、不“晒”美景,却数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地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工作日志,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一个乡镇的嬗变,讲述自己对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感悟,为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

  • 省总工会机关举办二O二四年毅行活动

    摘要:本报讯冬日暖阳,风和日丽。2025年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之际,12月29日上午,省总工会机关2024年“迎新年”毅行活动在滁州市全椒县黄栗树水库举行。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发成出席活动启动仪式并作动

  • 安徽印发《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

    摘要:本报讯12月2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安徽物流相关行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

  • 关于征集安徽工会2025年为职工办十件实事项目建议的启事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总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用心用情做好维权服务工作,每年为职工办“十件实事”,赢得了广大职工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 25个医疗机构制剂和8个中药饮片明年起纳入安徽医保支付

    摘要:本报讯近日,省医保局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药监局印发《关于印发〈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医疗机构制剂和中药饮片目录(2024年)〉的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将芪芍真武颗粒

  • 为什么要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

    摘要:新华社北京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这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印发《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

   期次:第8487期   

本报讯 12 月 27 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7 年,安徽物流相关行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2%,比全国同期低1.5个百分点左右。

今年上半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比率降至13.4%,较2020年下降1.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 0.8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我省每创造100 元 GDP 所支出的物流费用,从 2020 年的14.5 元下降到了目前的 13.4 元、比全国低 0.8元。尽管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照建设内联外通、供需适配、高效安全的物流强省的目标要求,我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物流降成本工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实施方案》包括 7 个部分、24 项具体任务。第一部分是思路目标。提出大力实施物流强省战略,全力打造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物流枢纽、市场枢纽。到2027 年,物流相关行业增加值达到 1 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比率降至 12%,比全国同期低 1.5 个百分点左右。第二至第六部分为重点任务,包括构建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物流枢纽网络、畅通综合交通通道、积极推动数字赋能、培育高效市场体系等5个方面、18 项重大任务,并细化为江淮海畅通联运、多式联运试点示范、供应链服务示范创新、物流供应链标准化推进等 10 大重点工程。第七部分为保障措施,包括健全推进机制、加大政策支持、落实用地保障、壮大人才队伍、强化项目支撑、加强监测调度,助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坚持全局思维、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我省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加快打造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畅通国内国际的大交通、大物流、大市场、大产业枢纽节点,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坚持系统思维、促进全链条降本增效。既着眼推动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各环节提质增效,又统筹推进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创新,引导各行业、各领域、各类型企业共同发力,系统性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坚持改革创新、打通关键堵点卡点。聚焦城市货车通行、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物流数据资源开放、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影响物流效率和成本的实际问题,健全改革任务项目化、清单化推进机制,广泛吸引各方面力量参与,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记者还了解到,《实施方案》是一个牵头管总的综合性文件,省有关单位还结合职能,正在研究分领域的配套文件,同时,我省还会同沪苏浙联合出台了《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签订了《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合作框架协议》。

(本报记者 余珊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