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政府对我们太好了,我们这些腿脚不便、身患重病的重度残疾人不仅有低保救助金、护理补贴,还给予医疗救助。”近日,天长市仁和集镇界牌社区重度残疾人全桂勇高兴地说,他日前收到了政府打卡发放的医疗(低保)救助金和护理补贴等。这是天长市实施关爱残疾人工程为民谋福祉的一个缩影。
像全桂勇一样,天长市城乡居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政府“民生工程”带来的好处。
2024 年,天长市始终把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以实际行动和成效托起广大群众“稳稳的幸福”。全年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 11.45 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 3.09 亿元,超额完成省定 49 项“民生工程”任务。
织密扎牢兜底“保障网”
扶危、济困、救急……天长市着力构建分层分类、城乡统筹、制度完备、高效顺畅的大救助格局,全力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天长市积极落实《关于调整2024 年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有关标准的通知》要求,按照新标准发放低保特困资金。2024 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 8801 万元、特困资金 2812 万元。主要为有康复需求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为残疾儿童适配假肢矫形器或其他辅助器具;为有需求的特困残疾人适配基本辅助器具给予补贴;为困难精神残疾人提供药费补助。
认真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2024 年,全市 12430 名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9297 名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全年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380 万元。
分类资助低收入人口参加基本医保,做到应助尽助 ,2024 年 ,累 计 补 助 54506 人 次 ,发 放 医 疗 救 助 金2288.71 万元;开展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24 年,资助困难学生11695 人次,投入资金2444 万元。
着力组建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及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4 年,该市将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建设纳入民生实事予以推进,建立以政府补助、集体经济支持、社会捐赠为主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让每家互助社都拥有一定的资金,为因重病、重残、重大变故等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和个人提供更加主动、精准、灵活、高效的救助帮扶,发挥补充作用。目前,全市 175 个村(社区)全部成立“救急难”互助社,投入救助金525万元。
同时,天长市还为 597 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完成率达122.1%。
打好就业帮扶“组合拳”
“在这里上班既干净,工作环境又好,工资也不比外面差,每月能挣 5000 多元呢。而且在家旁边上班,可以照顾孩子上学,我对现在找的这个工作还是相当满意的。”天长市汊涧镇张营村村民王红霞说到回乡就业难掩喜色。
因家庭困难,今年 40 岁的王红霞曾经在广东打工10 多年。2024 年底,为了在家照顾上初中的儿子,她决定辞职在家门口找工作。适逢汊涧镇就业中心服务上门,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通过镇领导牵线推荐,她在当地一家玩具企业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不必再外出奔波。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2024 年,天长市积极打好就业创业帮扶“组合拳”,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近 20000 人,省定 50 项民生实事——“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指标完成率达213.61%。
围绕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就业群体,天长市人社局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服务,依托“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行动,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便捷高效的对接平台。为“零就业家庭”成员、“大龄”人员、“较长时间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了“人找岗”与“岗找人”无缝对接;通过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在 16 个镇(街道)工业园区的 100 多家企业,以及分布各村(社区)的 200 多个乡村振兴车间,逐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近就便就业;统筹运用城乡公益性岗位等就业岗位资源,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让困难群体的就业增收路走得更加稳健;通过将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请等人社业务权限下放至镇(街道),逐步实现“一网通办”,满足困难群众“就近办、马上办”的需求,进一步健全基层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精准实施就业援助服务,兜牢就业服务保障底线。
老旧小区加速“焕新颜”
新装了健身器材、外墙粉刷一新、供水管网彻底改造、路面干净平整、绿植增多……漫步在天长市园林小区,能够明显感受到处处都透着新意。经过半年的精心改造后,园林小区环境和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昔日的“脏、乱、差”变成了如今的“净、畅、美”,小区居民们喜上眉梢,安居更“乐居”。“以前小区汽车乱停乱放、毁绿种菜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令人心烦。”提起小区的变化,小区居民王女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直竖大拇指为政府点赞,“小区改造后,基础设施更齐全,管理水平也提高了,停车更规范,毁绿种菜、乱扔垃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活变得更加文明有序。”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正如大多数县级城市一样,天长市也存在很多“年龄大”“骨骼老化”的小区,而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正是解决群众期盼、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为切实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形象,2024 年,天长市在深入调研、摸底、商议的基础上,按照“一个小区、一套方案”的原则,对症下药,精准触及小区的痛点、堵点、难点。在改造过程中,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贯彻落实“把有限的改造资金用在刀刃上”的理念,通过群众“点菜”、政府“接单”的方式,充分尊重民意,既注重提升“面子”,更修复“里子”、强化“底子”,将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变美、完善基层治理等问题一揽子解决,并针对各小区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改造内容,确保实现改造一片、见效一片,让居民们能切身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2024 年,天长市对涉及千秋街道、广陵街道等 8 个社区的 11 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投入资金 6800 万元,改造面积 15.47 万平方米,惠及居民 1628 户。目前,项目已全面竣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4 年,天长市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措并举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民心工程组成了温暖“民生套餐”,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让广大群众幸福“升温”,更有“质感”,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李炳旺 徐金荣 董元峰 本报见习记者 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