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要求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遵循“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的原则。
规范提升了住宅空间标准,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规范明确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 3 米;卧室、起居室的室内净高不低于2.6米,局部净高不应低于 2.2 米,且局部净高低于2.6 米的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三分之一;使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时,室内净高不低于 2.2 米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室内使用面积的二分之一。
在住宅隔声和噪声指标方面,规范提高了住宅建筑卧室、起居室与相邻房间之间墙、楼板的隔声性能要求,提高了建筑外窗的隔声性能,并规定了建筑设备,如电梯、水泵等传播至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建筑设备结构噪声限值。
规范还从冬季保暖、夏季隔热以及建筑通风三方面对住宅建筑提出基本性能要求,规定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应设供暖设施,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应设供暖、空调设施或预留安装位置。
此外,规范规定新建住宅建筑最高入户层为四层及四层以上,或最高入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 9 米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应至少设置 1 台电梯。这不仅能方便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的出行需求,方便普通居民日常出行和搬运重物,也有利于医疗救护。
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求,规范系统强化了适老化设计,要求卫生间便器和洗浴器旁应设扶手或预留安装条件;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 1 个无障碍公共出入口;同时,提高了户门、卧室门、厨房门和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要求,方便搀扶老年人进出,或乘坐轮椅进出。
在住宅安全性上,规范对燃气、电气等多项标准进行了提升,提出住宅建筑防雷措施,规定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缆到户方式建设,要求在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能随时接听和拨打手机。
“新规范以整体思维提升住宅品质,以住宅项目整体为对象规定其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有力支撑城镇住宅项目高质量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住宅建设进入品质提升新阶段,要不断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改善居住条件的新期待。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