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4-2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浙江舟山市总探索“海上枫桥经验·三式三解”工作法

    摘要:近年来,浙江舟山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涉海企业职工群体日渐庞大,劳动争议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明显。如何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理念融入海岛治理?舟山市总工会以创新破题,探索出“连队式管理

  • 点亮职教学子技能成才之路

    摘要:随着沪滇协作帮扶模式逐渐系统化、长效化,上海正在为云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近日,在虹口工匠、汽车维修高级技师汪琦带领下,云南省马关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的汽车专业学生们前往校企合作单位,开展为

  • 江苏徐州贾汪区总探索解锁新业态群体幸福密码

    摘要:江苏徐州贾汪区总工会把做好新业态群体服务工作作为新时代工会工作的着力点,坚持线上线下服务有机融合,突出服务供给,让更多新业态劳动者体面劳动、舒心工作,积极探索解锁新业态群体幸福密码。在服务新业态群体工

  • “湖工有助”破解职工权益保障难题

    摘要:“以前觉得法律条文枯燥,没想到能在玩中学习维权知识。”近日,在浙江省湖州市总工会举办的“湖工有助”女职工权益保护专场活动中,家政服务员王女士表示现场干货满满,自己受益良多。活动当天,何秋慧律师通过“职

  • 考证课程让技能看得见摸得着

    摘要: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工汇乐学”春季班甫一开放报名,11万人次的瞬时流量涌入小程序。这场抢课热潮,不仅刷新了文化宫培训项目的报名纪录,更折射出新时代职工对“八小时之外”充电的旺盛需求。职工喜欢怎样的课程?

  • 江苏省工会直接为女职工办实事3715件

    摘要:“建立完善女职工激励保障机制,在女职工职务晋升和其他评优评先中给予优先考虑”“对于参加技能竞赛、劳动竞赛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女职工,一次性发放奖励津贴”“提供课后托管班,解决女职工子女照顾难题”“允许员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舟山市总探索“海上枫桥经验·三式三解”工作法

   期次:第8565期   

近年来,浙江舟山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涉海企业职工群体日渐庞大,劳动争议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明显。如何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理念融入海岛治理?舟山市总工会以创新破题,探索出“连队式管理源头化解、点单式服务多元解纷、组团式牵引一站调解”的“海上枫桥经验·三式三解”工作法,为涉海涉渔劳动争议化解提供了“舟山样本”。

“连队式”管理,赋能劳动争议源头化解

舟山聚集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船舶修造、远洋捕捞、临港工程等行业职工高度集中,如何让劳动关系隐患在萌芽状态即被发现?舟山市总工会给出了答案——

在浙江鼎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等企业,工会将劳动关系信息员、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纠纷调解员等“四大员”融入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的岗位职责中,形成“班长—排长—连长”三级管理网络:聘任工会劳动关系信息员为“班长”,实时捕捉职工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劳动法律监督员担任“排长”,每月开展法治宣传和“事前监督”,预防劳动纠纷;劳动纠纷调解员担任“连长”,定期分析隐患,对复杂矛盾发放“一函两书”。这一机制让每个班组都成为劳动关系的“神经末梢”,实现“小事不出班、大事不出连、矛盾不上岛”。

2024 年,舟山某船舶修造企业的“班长”在日常沟通中发现,某外包班组因工资计算方式模糊引发不满,立即上报“排长”。经“连长”介入,不仅解决争议,更推动企业完善了《外包人员薪酬管理办法》,从源头堵住制度漏洞。数据显示,2023 年以来,全市各级工会化解各类劳动风险隐患 642起。

“点单式”服务,推动劳动争议多元解纷

“乡音一开口,矛盾消一半。”在中铁十一局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项目部,湖北籍职工老张和河南籍工友的纠纷,经“老乡调解员”用家乡话疏导,不到半天便达成和解。这是舟山市总工会推行“点单式”服务的缩影。

针对海岛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老乡型”“亲戚型”职工群体,舟山市总工会引导企业组建一支以“老乡骨干、退伍军人、劳模工匠”为核心的特色调解队伍,通过职工“点单”选择信得过的“调解员”,为劳动争议装上“减压阀”。

在舟山渔业领域,“船长+工会指导员+骨干船员”组成的近 400 支“海上老娘舅”队伍常年活跃在渔船上。2023 年以来,全市有97名“老乡调解员”参与了123起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就地化解率100%。

“组团式”牵引,实现劳动争议一站调解

走进岱山鱼山岛“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该中心通过整合各部门资源,实现“调解—仲裁—诉讼—执行”岛上劳动争议化解“一键直达”。这是舟山市总工会推动“组团式”调解的标志性成果——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工会+N”多元共治格局。2024 年初,定海金塘某工地 12 名职工因工资拖欠求助工会,市总工会立即联动公安、信访、法援、人社等部门组成工作组,3天内促成施工方垫付37.2万元工资,让职工安“薪”过年。

此外,依托“共享法庭”“云调解”平台为偏远海岛职工通过视频连线即可享受“24小时不打烊”的法律服务。全国首个国际版“海上共享法庭”在“浙普远 98 号”保障船上落地,实现舟山本岛与南太平洋海域的跨洋调解,让远洋船员纠纷“不出船舱”就能化解。

从船舶修造基地到远洋捕捞船队,从跨海工程工地到海岛小微企业,“三式三解”工作法正成为舟山工会参与社会劳动关系治理的“金名片”。近三年来,全市涉海劳动争议调处成功率达98.7%,“有事找工会、有难找娘家人”成为职工群众的普遍共识。(浙江工人日报记者 沈佳慧 通讯员 吴家旺)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