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我省发布《安徽省以新型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 年,力争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6%左右;到2027年底,累计培育各类智能工厂2000家以上、国家绿色工厂40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建设省级及以上先进制造业集群30个以上。
据了解,《行动方案》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鼓励企业运用人工智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软件、新材料等开展改造,实现内涵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引导实施有效投资,推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数智、绿色技术,促进产品、企业、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价值链迈上中高端;支持新兴产业创新迭代新技术新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未来产业加强科技攻关、打造标志性产品,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严格控制低效和无效投资,从严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对不具备改造条件、难以转型的企业,鼓励开展并购重组或产能出清,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我省实施高端化改造提升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引导企业聚焦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基础产品。对能够完成产业基础攻关任务的项目,按设备(含软件)投资额的 20%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补。加快推进先进设备更新,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对符合《制造业重点领域新型技术改造投资指引》,且设备(含软件)投资 500 万元以上的优质新型技术改造项目,按设备(含软件)投资额的 8%,给予最高500 万元奖补。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牵头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按项目总投入的 20%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补。对新获批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最高1000 万元一次性奖补;对获批的省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据验收或定期评估绩效择优给予最高 100 万元奖补。实施制造业中试能力提升行动,对建成且正常运营的制造业中试平台,按设备(含软件)投入的 20%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补,对列入国家重点培育的中试平台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补。
加强标准引领和品质品牌建设。坚持标准引领,有序引导产业改造升级,对主导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每个标准分别给予最高 100 万元、50 万元一次性奖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对获得中国消费名品的申报主体、国家“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企业,分别给予 200万元一次性奖补。
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行动,推动数字化迭代智能化升级。“点”上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分层级、系统性建设智能工厂,引导中小企业从单个环节数字化改造向全流程智能化转型升级。“线”上推进链式协同,支持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实施标准统一的智能化改造。对获评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的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500万元一次性奖补。打造面向重点行业、产业集群和供应链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到 2027 年,累计培育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10家以上,对新获评的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补。实施绿色化改造提升行动,深入推进节能降碳。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提高在役高效节能设备比重。建设碳排放管理体系,争创国家零碳园区。聚焦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玻璃、有色等重点行业,引导企业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
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构建多元化模型体系,加快研发迭代通用大模型,围绕高端装备、汽车等行业培育专业大模型,聚焦细分场景应用打造数字化设计、制造工程优化、智能排产等中小型模型。到2027年,打造1—2个通用大模型和一批工业大模型。到2027年,建设10个左右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加强制造业优质企业引育,实施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做强做大优势企业矩阵。着力引育总部型龙头企业、“配套专家”企业,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构建“龙头+配套”生态圈。支持优质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推进汽车、光伏和储能等重点行业以及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重点领域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链生态主导力。
实施项目服务提升行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谋划打造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完善“双招双引”路线图和产业链图谱,指导各地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构建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
推动重点项目实施,加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调度,每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200项以上。
(本报记者 张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