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7-2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荷池童趣

    摘要:v

  • 悠悠罗汉尖

    摘要:“高逾千仞,可望数百里,雨后清晨始见,否则云雾笼其颠……高矗云霄,为诸峰第一”(清道光八年《宿松县志》载),地处皖鄂四县结合部的罗汉尖,其主峰高达1010.8米,坐落在宿松县柳坪乡境内,素有“大别南来

  • 读书有福

    摘要:如今网络时代,崇尚快餐文化,又是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的放松休闲方式已多元化,我没什么爱好,除了看书、写作,别得几乎提不起兴趣。儿时,家里清贫,没有像样的摆设,只有一个四层占据半面墙壁的大书柜,那上面整齐

  • 盛一碗夏

    摘要:民居小院,绿荫之下,文友小聚,推杯换盏间,酒微醺。莽撞老徐,大呼一声:盛一碗夏!初闻,满座讪笑,疑其不胜酒力,酩酊之中,词不达意。老徐见状,环顾四座,摇头晃脑,口吐莲花,侃侃而谈。春绿,夏翠,秋黄,冬

  • 晒伏

    摘要:季节的脚步总是磕磕绊绊,刚走出“梅子黄时家家雨”的潮湿,又陷入“赤日炎炎似火烧”的重围。三伏天里,明晃晃的太阳,望一下都觉得刺眼。“拿出来晒伏。这么好的太阳,别浪费了。”妻忙着擦阳台,让我清理衣橱里的

  • 砥磨名声

    摘要:人行世间,短暂数秋,一尺繁华,几度闲愁,人生值得留恋的东西很多,权力、地位、财富,等等。“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司马相如认为,相对于诸多的身外之物来说,一个人的名声更值得去拥有、珍惜。因为,名

  • 寻访安徽第一面党旗升起地

    摘要:近年来,我心里深埋着一个想法:再度寻访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馆,探觅烈士们的成长足迹。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欣然前往。午后的阳光,刺眼又灼热。我走进淮南市寿县小甸镇,远远望见一处园林式建筑,园内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晒伏

   期次:第7643期   作者:□徐晟

季节的脚步总是磕磕绊绊,刚走出“梅子黄时家家雨”的潮湿,又陷入“赤日炎炎似火烧”的重围。

三伏天里,明晃晃的太阳,望一下都觉得刺眼。“拿出来晒伏。这么好的太阳,别浪费了。”妻忙着擦阳台,让我清理衣橱里的冬装。

晒伏是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将粮食、衣物等搬到太阳底下暴晒,以达到去湿、杀菌、灭虫的效果。小时候在农村,三伏天里,父亲总会将粮仓里的麦子挑到稻场上晒。有一种叫“牛子”的蛀虫,黑芝麻似的,最喜欢躲在粮仓里吃麦子。还有一种蛾子,寄生在麦粒中,白白胖胖的。

父亲将麦子往滚烫的稻场地面一倒,这些白蛾子、黑牛子四处乱爬寻找生路,一些没及时逃到阴处的被活活烙死。黄昏收麦子时,顺风一扬,蛾子、牛子飘落一地,成为小鸡们的美餐。

晒伏的重头戏是晒衣物。母亲在大门口摆两条板凳,搁上抹干净的门板,摊开衣服鞋袜。又在院子里几棵大树上拉起绳子,晾上棉絮被褥。最后,母亲搬出簸箕,刷得干干净净,把压箱底的东西也倒出来。母亲的箱底,还真藏有宝贝。一对绣花鸳鸯枕、两床绣花缎子被。母亲说这是她的嫁妆,舍不得用。更让我好奇的是,我们都这么大了,箱子里竟存着一双半岁孩子穿的婴儿鞋!鞋尖绣着虎头,样子十分可爱。母亲说这是她亲手绣的,我小时候穿着忒好看,看着鞋子就想起我小时候的样子。晒伏,晒出一院子喜气!

伏天还是晒酱、晒干菜的最佳时间。母亲喜欢晒面酱。进入伏天,用麦面蒸一锅粑,冷却后放进一个大瓦盆里,盖上塑料膜和锅盖,几天后长出霉毛,掰碎加盐水浸泡,搁在屋瓦上,日晒夜露,从伏天晒到秋后,只是下雨时盖上木盖。晒酱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等酱料呈褐色,酱香扑鼻,面酱就晒好了。下饭做菜,味道极佳。

梅雨季节,野地里疯长的马齿苋,菜园里吃不完的豇豆,入伏后被母亲收回来,用开水焯一下,放到太阳下晒个三两天,母亲将它们缠成一把一把地挂在廊檐下,过年时取下来用水泡开,烧肉煮罐,难得的佳肴。

结婚后搬出了老屋,晒伏的情景变成如烟的往事。妻让我帮忙翻晒衣物,那些晒伏的记忆又重新出现在脑海,让人倍感温暖和亲切。

“平常总感觉没衣服穿,没想到阳台都晒不下了!”看着满阳台红红绿绿的羽绒服、皮草、双面呢,妻嘴里抱怨,脸上写满幸福。晒伏,晒的不只是潮气霉菌,晒的还是一种心情,晒的是生活中的小幸福!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