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9-2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晒秋

    摘要:

  • 生活中的禅

    摘要:一禅师有云: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既参禅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禅悟之后,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了。因此,“禅”在我心中一直是很遥远、很抽象、很高深、很晦涩的存在。直到读林清平先生的《禅眼

  • 月光下我们走在城墙上

    摘要:由于寿县古城十分安静,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人经过热烈讨论,最终决定搬到古城里去居住,这里也是孩子出生地,古城墙就成了我们一家人固定的打卡点。寿县古城大概沾了“寿”字的光,自打北宋第六代皇帝时修筑起来,至

  • “水中参”——高瓜

    摘要:茭白,在我老家叫高瓜。印象里,凡称瓜的,多半长在地里,如西瓜、南瓜、冬瓜。也有长在藤架上的,如丝瓜、黄瓜、苦瓜。有趣的是,高瓜生长在水中,是一道营养丰富的蔬菜。“高瓜。”我从小就这么叫,如同叫着玩伴的

  • 月亮走我也走

    摘要:中秋之夜,月色明亮。如银的光芒,柔和地洒进卧室,似梦非幻的意境,轻柔而美妙。惯于早睡早起,然流光溢彩的小城,玩兴正浓,不像夏的繁燥与溽热,秋的舒缓与闲适,总是落在惬意的轻盈上、笑声中。仰头凝月,圆盘轮

  • 赏荷到陶辛

    摘要:寻梦水韵江南,赏荷还是陶辛。初秋时分,我再次走进芜湖湾沚区陶辛水韵。千年古圩,井田式布局,犹如水上迷宫,还有万亩荷塘,堪称江南奇观。坐船登上水韵核心景区香湖岛,一条笔直修长水杉树大道让我眼前一亮。水杉

  • 八百里湖天慨而慷

    摘要:每次经过巢湖,行车在宽阔的环巢湖大道上,我总会停下车,极目远眺一会,吟咏片刻。对于巢湖的了解,很早只是从地理书中知道,它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2016年,随孩子到滨湖陪读,我与巢湖终于零距离接触。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中参”——高瓜

   期次:第7686期   作者:□季宏林

茭白,在我老家叫高瓜。

印象里,凡称瓜的,多半长在地里,如西瓜、南瓜、冬瓜。也有长在藤架上的,如丝瓜、黄瓜、苦瓜。有趣的是,高瓜生长在水中,是一道营养丰富的蔬菜。

“高瓜。”我从小就这么叫,如同叫着玩伴的乳名,亲切,自然。长大后,我才知道,高瓜也有一个文雅的书名,叫茭白。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它还有一个更古老、更诗意的名字,叫“菰”。

古人将稌、黍、稷、粱、麦、菰称为“六谷”。唐代以前,菰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李白在《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诗中写道:“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一个生活困苦的老妇人,竟然给客人做了一顿香喷喷的菰米饭,确实很难得,怎不令诗人感动万分。

后来,人们在栽培中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茎部却不断膨大,逐渐长成纺锤形的肉质茎,外披绿色叶鞘,这便是高瓜——乡间盛行的美味。

老家是水乡,河塘、沟渠密布,适宜种植高瓜。春天来了,水边忽地钻出一茎茎细长翠绿的叶子,像一把把出鞘的利剑。等长到几尺高时,它的茎部逐渐膨大,像孕妇的肚子一天天地腆起来。

夏日里,母亲常下水掰高瓜。她钻进碧绿的高瓜丛里,茎叶在她的头顶不停地晃动,不时传来一阵阵“咔嚓”声。不一会儿,母亲便抱起高瓜,从水塘中爬上岸。她将一堆高瓜的茎叶挽成结,水淋淋地拎回家。

剥去高瓜的叶鞘,里面便露出洁白如玉的身子,犹如孩童雪白粉嫩的手臂。它的肉质细嫩、微甜,既能与别的菜搭配,又能独立成菜,拌炒焖熘煲酱,无所不能。高瓜烧肉丝,相得益彰。高瓜变得油润、鲜嫩,肉会变得肥而不腻。将高瓜切成丁,与虾子合酱,鲜极了。

高瓜被誉为“水中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清热解毒、补虚健体。它与莼菜、鲈鱼并称“江南三大美味”,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青睐。

高瓜浑身是宝。它的茎叶常用作牲口的饲料,枯萎后可当作柴禾。寒冬里,在野外点燃枯萎的茎叶,噼噼啪啪,一团团火焰升腾起来,映红了脸庞,映红了水塘,也映红了村庄。

凡是野火烧过的地方,来年春天定会焕发出盎然生机。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