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11-2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不染尘不落尘犹出尘

    摘要:辛丑年仲秋时节,我赴皖北讲课之余应邀赴张小路创作室——芳草堂参观。走进芳草堂,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绘画,湖光山色、碧水蓝天、花鸟鱼虫……当场给我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回到合肥,我认真查阅了关于张小路绘画的

  • 城在盈盈一水间

    摘要:如今从合肥到安庆,驱车两小时左右,坐高铁40多分钟可抵达。这在过去简直不可想象。上世纪80年代,我从合肥乘长途汽车去安庆师院读书。那时觉得合肥与安庆相距遥远,不仅是交通不便,还因当年合肥与安庆间有巢湖

  • 吴敬梓的肉食酒茶

    摘要:《儒林外史》中多饮宴,五十六回篇章,谈肉食酒茶有三十六回之多。饮宴中的菜肴,系吴敬梓故乡全椒地方风味,品类丰盛。首先是肉,吴敬梓所描绘的香肠、咸鸡、板鸭、咸鹅、腊猪头、火腿等冬季腌渍咸货,今天依然常见

  • 遇见最美古镇

    摘要:去庐州,去三河古镇!这是枞阳文联的一场清秋的邀约。空中的雨似有若无地飘着,渺茫的,惹人情思。桂花的香气裹挟在湿润的雨迹里。沾了雨的人,也就沾了花香。旅游车从省博物馆出发,抵达三河是正午时分。穿过“山河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染尘不落尘犹出尘

——张小路绘画艺术探析

   期次:第7726期   作者:□盛儒

辛丑年仲秋时节,我赴皖北讲课之余应邀赴张小路创作室——芳草堂参观。走进芳草堂,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绘画,湖光山色、碧水蓝天、花鸟鱼虫……当场给我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回到合肥,我认真查阅了关于张小路绘画的评论文章,特别是拜读了与画家相识多年、私交甚笃的高纯宇先生的评论,再回过头来仔细欣赏张小路作品,感觉她的绘画有以下风貌特征:

其一,折衷中西、追求中和。“折衷中西”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在绘画领域的重要体现。这里所说的“中”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国画,所谓的“西”泛指西洋画。张小路曾说:“我除了对传统的花鸟有着独到的认识外,对中国画吸收西画营养的方式也有自己的见解。在我的眼里,继承传统和创新其实是‘一事两步’,哪一个都不能丢,丢了一个也就丢了另一个。这一思路既是对当下中国画领域的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

基于这种艺术自觉,张小路尝试不断增添画面的新元素,不断赋予作品新的特质,大胆使用明显的现代构成,大胆运用西画色彩观念,将丰富的色彩融入画面,将西方的绘画语言转变成中国画艺术的语言形式,将西画的空间关系融入中国画的开合中,以求中西融通化合,由传统风格转向意象形态。凭借这种“以心象熔铸物象”的创作方法,她能够做到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借助笔墨情感溶入写心写意的味道,从而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冲突中求融合,使笔墨的情感张力达到和谐统一,以此来熔铸新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她所感悟出来的创造之美。

其二,崇尚自然、注重写实。这一特征与“折衷中西”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折衷中西”的具体体现。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国画)主张“写意”,追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而西洋画则注重“写实”,主张“模仿自然”,尤其注重细节的刻画。虽然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特征可以营造高深的境界,却带来了游离于一般民众审美趣味之外的后果,并且由于其境界高深经常使普通民众“看不懂”而流于“曲高和寡”境地。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和一般民众始终处于某种“疏离”状态。这种情况显然有碍于绘画艺术的广泛传播。

张小路创作室名曰“芳草堂”,画家本人自称“芳草堂主人”,可见她对大自然的喜爱。张小路主张吸取西洋画的写实特点来丰富和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的不足。为此,她经常像候鸟一样根据季节的变化在各地进行场景转换,走进自然,拥抱自然,静心谛听来自大自然的生命律动,而这种律动一旦触发她内心的情思,就会产生同频共振,诱发她的创作冲动。大自然成为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放眼芳草堂四壁展示出来的一幅幅绘画作品,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似乎都与画家的生命紧紧相连,是她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她爱它们、恋它们、画它们,通过对山花野卉、杂树藤蔓、珍禽异鸟的描绘,去表达画家对于原始森林野、奇、繁、艳的真切感受,去抒发她对大自然的念恋之情,寄寓着一种特殊的精神容量。

其三,创新求变、雅俗共赏。雅俗共赏与我们主张的“艺术大众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服务于民众,是我们主流意识形态对包括绘画在内的一切艺术的主张和要求。张小路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先后到国家画院、清华美院创作基地、国家文化部、工笔画院等求学问教,聆听名师授课、感悟名家风采,越来越发现仅有扎实的绘画技艺还远远不够,还要颐养自己的大众情怀和深厚学养,加深对传统的认知、理解和体悟,更要敢于质疑甚至批判,从凝固、僵化的模式中突围出来,进行层出不穷的创造性转化。

经过长期的绘画实践,张小路逐渐感悟到,技艺后面其实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那就是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和艺术原理的领悟,是自身情感、学养和思想的表达。从现有张小路绘画来看,她融合工笔和写意绘画技巧,慢慢地摸索到了一种既适合自己创作旨趣,又顺应市场需求的艺术呈现方式,找到了艺术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从而以更为自由开放的思维创造了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以更为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及富有成效的探索和突破,呈现出多姿多彩而生机勃勃的绘画风貌,使古老的绘画艺术在现代语境下大放异彩,令人耳目一新,以其雅俗共赏、韵味绵长获得“双赢”,赢得了群众喜爱和市场青睐。张小路因此被称誉为“新时代中国画开拓——传承者”称号。

诚然,艺无止境。画家要永葆艺术青春,就必须孤独地去体验艺术世界,去独享求而不得的痛苦,永远不满足现状,永远为之善独处、思孤往、熬心神……正如张小路所说的那样:“曾经多少人笑我痴、笑我傻、笑我不说话,说我是哑巴……可不知,我对山川说、对溪水笑、对花说、对鸟笑,如痴如醉、如歌如泣,拥抱大自然,与笔墨共舞,以艺术为伴,总想用笔墨、用生命、用灵魂来谱写、来奏响一支震撼人心灵深处的‘绘画’交响曲,我用自己的笔墨表达着我内心的歌哭。”而这也许正是成功艺术家的宿命和归途。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