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6-2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蝶变欧家岭

    摘要:一条水泥路,从山脚到山顶,寄托了山顶十几户农家多年的期盼,承载了岭上几十位村民多年的梦想。这座山名叫欧家岭,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大关镇麻山村,山势陡峭。1930年6月,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在这里成立“皖中工农

  • 生活在幸福的年代

    摘要:小时,常听父亲絮叨,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36岁去世的。我长大问父亲:“爷爷生什么病去世的?”“吐血,可能是胃出血。”“胃出血不是很容易治疗吗?”“那时家里穷,没钱去医院,在家吐了三天就去世了。”“太爷呢

  • 李廷栋:民族的脊梁永远不会老

    摘要:一很多年以后,茨淮新河也不新了,也像人,一些部位也开始变老。河里的清波,长了皱纹和老年斑。河边的芦苇,白了头、弯了腰。河岸也跛了,迈不动了脚,任草木爬上爬下。一辆车走走停停,车窗里伸出很多沧桑的面孔。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廷栋:民族的脊梁永远不会老

   期次:第7864期   作者:□葛亚夫

很多年以后,茨淮新河也不新了,也像人,一些部位也开始变老。河里的清波,长了皱纹和老年斑。河边的芦苇,白了头、弯了腰。河岸也跛了,迈不动了脚,任草木爬上爬下。

一辆车走走停停,车窗里伸出很多沧桑的面孔。河水潺潺,把他们的眼洗濯得清澈而明亮。他们下了车,在河边走走看看、指指点点……恍惚里,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又从躯体里跃出来,撸起袖子、喊着号子、扬锨推车,正飞奔着从大地深处抬出一条河……

过路的后生,也伸头凑热闹。除了茨淮新河,什么都没有!便叹气道:这群老头子、老妈子看啥呢?李廷栋闻后笑了。看啥呢?看他们年轻时的模样!看那场热血沸腾的青春!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喃喃自语道:“当年,克服那么多困难,挖出了这条河,我们今天才发展这么好,咋能不高兴着看呢?”

当年,是50年前,1971年。当年,他三十而立。当年,他是开挖这段河的李连长。

“我叫李廷栋,许疃镇尉迟寺村李土楼庄人,参加了茨淮新河第一期,是负责怀远县上桥河段的一个带队大队长……”半个世纪后,他还对开挖茨淮新河如数家珍。尽管已耄耋之年,言语眉眼之间,还是那个伫立在工地上的李连长。

1971年11月4日,一支队伍从蒙城县尉迟寺村开往怀远县。他们拉着架子车,带着秸秆、茴草栅子、木棒、铁锹、锅碗瓢盆、衣物、米面等,有说有笑,有唱有跳。虽然人势浩荡,却也松松散散。李廷栋走在队伍后,心事重重。这是去挖河,可不是旅游!116人,比梁山108将还多八仙过海。一个个各有神通,怎样才能各尽其才完成任务呢?

赶了一天的路,坐下歇个抽袋烟的功夫,李廷栋就给大家分工,搭棚、起锅、做饭。

11月了,一入夜,寥天地里冷得抓人,吃住的问题要先解决。饭还没扒几口,李廷栋又接到通知,赶紧到指挥部认工。认工回来,饭是吃完了,但锅碗瓢勺没人问了,这一堆那一堆,像没娘的孩子。这时,一个想法突然钻出来:决不能吃大锅饭!

李廷栋把116人分成三个大组,每天分工,当天工当天完成。还每天按照任务的完成量,进行现场评比,表现好的组,有奖状和奖品;表现差的组,进行通报批评,并且加班也要把未完成的活干完。有了奖惩,各组就有了竞争,干劲十足,效率也上来了。

组与组之间争先恐后,队与队之间更是你追我赶。一条茨淮新河,一张试卷。每个人都是奋笔疾书的答卷者,每个队都是视集体荣誉如生命的班级。毋庸置疑,李廷栋就是最优秀的班主任之一。他不仅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想方设法提高组员的积极性,还把目光延伸到“课堂外”,带领三个小组另开“小灶”,开展起“课后辅导”和小组合作互助。

作为连长,李廷栋知道,自己还是大队的“脸”,100多人盯着呢!每天,他比谁起得都早,比谁睡得都晚;干脏活的是他,干累活的还是他;冲在前的是他,殿后的还是他。凌晨两三点,他就起床了,带领大伙“早读”——到工地干活。那时,天还没亮,星星和月亮的光不起眼,也不管暖。土被冻得硬邦邦的,一铁锹砍下去,又被弹上来。铁锹不行,就用铁钎钻、用锤砸。铁锤把铁钎砸得火星四溅,终于凿开冻土层。大伙也不冷了,铁锹、铁锨一起上,很快把小车装满了黄土。

李廷栋带头喊起号子,“嘿!加油干呦!”“嘿!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嘿!不怕苦呦!不怕累!”……大伙把一车又一车的黄土拽上岸,又飞也似的推到倒土的地方。工地上,没有走,只有跑。汗珠像长了腿似的,满身上蹿下跳、跑来跑去。浓霜把大伙的眉毛、头发都染白了,也冻不住热火朝天的汗水和手脚。他们的汗水,构成茨淮新河最初的河水和源泉。

李廷栋负责的是修闸段,比一般的河道深四五米。越深越难取土,任务相当艰巨。怎样才能赶上大部队,不耽误工期呢?李廷栋挖空心思,早晚是不行了,休息时间要保证,那只有在吃饭时间上“分一杯羹”了。此后,吃饭时间,工地上又多了一道风景。李廷栋带着大伙,坐在高低不平的砂礓或坷垃上,一边大快朵颐,一边说着工期。前一口还热乎乎的,后一口就能把牙一个趔趄。

高负荷劳动的围迫,恶劣天气的堵截,让一些人的身体出现不适。

铁打的李廷栋,也敌不过小小的感冒、发热。病号多了,人手少了,但工期依然如故地赶。他人可下火线养病,李廷栋却不能。他是这支队伍的旗帜,人可倒,但红旗决不能倒!脸烫,就凑到河水里涮涮;头晕,就靠着锹杠歇歇;鼻子不透气,就用嘴呼吸;全身酸胀、心慌,就小跑几步缓缓;腹胀、恶心,就呼吸几口北风冲冲……

李廷栋一边组织人员打扫卫生,做好预防,并请医生对患病河工进行治疗;一边带头上工,督促工程的进度,保证按质按量完成。亏得年轻体壮,硬生生把重感冒压了下去。用他的话说,“心里扛着大红旗,保准百病不侵。共产党员还能怕个小感冒!”

常言道,患难见真情!由于病号缺工,各小组自觉互帮互助,彰显无私奉献和大爱精神。早干完的小组不早退,跑来支援;进程慢的小组不泄气,鼓足干劲,加倍努力。依然是不舍昼夜、争先恐后。

就这样,在李廷栋的努力和大家的配合下,病号身体逐渐好转,工程进度也没拉下。

那一天,李廷栋都在心慌。当邻居带来爱人重病的消息,他的心“咯噔”沉下去。

如果说李廷栋有软肋,那就是爱人了。爱人也不容易!他不在家,一家老小、家里家外都靠她操持。对党,他能掷地有声地说“舍小家顾大家”,但对爱人,除了惭愧,他什么也说不出来。因为,爱人需要他时,他总是不在。就像这次生病,他知道后,爱人早已被送往蒙城医院救治。在她生死危难之际,他又一次缺席了。他的胸口烟火般灼热,很痛。

李廷栋把烟头摁进泥土里,把千头万绪摁灭,又坚定地走向襁褓里的茨淮新河。

一边是国家重托,一边是至亲至爱。忠孝难两全,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李廷栋没和任何人说,也没向上面请假,只拜托邻居代为照顾爱人。工地如火如荼,作为大队连长,肩负重任,自然离不开身。

国家不能辜负,只能再次愧对爱人了。这些,在他对着党章宣誓时,就已做好了准备。

直到现在,说起这段往事,还像一道没有愈合的伤,他满脸愧疚,言语抖抖索索。

“我们大队提前完成了任务,又帮其他大队干三天,才回来。”回到茨淮新河,李廷栋眉飞色舞起来,满脸的皱纹也是一条河,半世纪前的故事再次波光粼粼浮现。“我们大队获得一个先进单位的大红旗,我也被授予先进模范。后来,我又被任命为中心大队书记。”

我说:“你是连升三级啊!高兴吗?”

他笑:“当然高兴,我高兴的不是对我的肯定,而是顺利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作为党员,我能问心无愧地说,我没有辜负党的期望。国家如有需要,我定将贡献自己的余热。别看现在我这一把老骨头,真干起活来你们年轻人还真不行,我出则定能战,战则定能胜……”

不管廉颇老矣,是否尚能饭否,但李廷栋的话,我打心底相信。这个从大地下抬出茨淮新河的汉子,这个两鬓苍苍的老党员,他就是民族的脊梁!无论风华正茂,还是步履蹒跚。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