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6-2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蝶变欧家岭

    摘要:一条水泥路,从山脚到山顶,寄托了山顶十几户农家多年的期盼,承载了岭上几十位村民多年的梦想。这座山名叫欧家岭,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大关镇麻山村,山势陡峭。1930年6月,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在这里成立“皖中工农

  • 生活在幸福的年代

    摘要:小时,常听父亲絮叨,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36岁去世的。我长大问父亲:“爷爷生什么病去世的?”“吐血,可能是胃出血。”“胃出血不是很容易治疗吗?”“那时家里穷,没钱去医院,在家吐了三天就去世了。”“太爷呢

  • 李廷栋:民族的脊梁永远不会老

    摘要:一很多年以后,茨淮新河也不新了,也像人,一些部位也开始变老。河里的清波,长了皱纹和老年斑。河边的芦苇,白了头、弯了腰。河岸也跛了,迈不动了脚,任草木爬上爬下。一辆车走走停停,车窗里伸出很多沧桑的面孔。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在幸福的年代

   期次:第7864期   作者:□黄全国

小时,常听父亲絮叨,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36岁去世的。

我长大问父亲:“爷爷生什么病去世的?”“吐血,可能是胃出血。”“胃出血不是很容易治疗吗?”“那时家里穷,没钱去医院,在家吐了三天就去世了。”

“太爷呢?”“也是吐血去世的。”都是吐血,都是36岁。父亲到 36 岁时,奶奶和母亲很担心,虽没有吐血,但胃一直不太好。他怕万一,去了县医院,医生开了不少药,吃了一个月的药,好了。那是 1966 年 10 月的事。他还说,父亲和爷爷如果活到现在,不会吐血去世的。

我的胃也不好,饿了、胀了、凉了都隐痛。36 岁,莫非是道坎?去医院查胃,医生开点温胃、养胃舒,吃了十几天,好了。

我的36岁那年,很平安地度过了。

到了2002年,母亲说脚板有点麻麻,没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往腿上麻,还伴有一点痛,我们认为可能是老了,或患风湿之类。到医院拍片子,被诊断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病压迫神经,下肢又麻又痛,很正常。吃了药,不但不见好转,而且严重了。再去医院检查,核磁了一下,原来是神经鞘瘤——从脊椎里向心脏方向长出了一颗像蘑菇一样的巨大的瘤子,压迫神经,挤压心脏威胁生命。医生说,赶快开刀。可母亲77岁了,身体是否受得住。

2012 年 7 月 18 日早 7 点半,母亲被推进了手术室。上午10点多,医生端出来一个盘子对我们说:“这是瘤子。”乖乖,像一个猪肚子一样,可吓人。到晚上7点多母亲才被推出手术室,医生说手术很顺利。

“开刀怎么这么长时间?”我问。他回答:“下午还要上四根钉子,没有钉子怎么支撑身体?老太太的两根脊椎骨坏了,要换掉。”真佩服医生的医术。8月20日出院,母亲状况非常好,总共花去 11 万。后来,从农村医保和大病救助里,基本报销了。真没想到,农村医疗保险农民报销额度这样高。

2018 年,母亲 82 岁了。早上起床,不小心从床上摔下来,造出尾椎骨裂,需要卧床休息。几个月卧床,尾椎是好了,可身上长出了褥疮。医生说,不开刀难得好。大家一商议,那就开吧。第一次开刀是刮除腐肉,等长出新肉芽,又开第二刀,从别处割皮来补。母亲的两次手术很顺利,前后住院40多天,花去4万多元。有幸从新农合和保险里给报销3万多,基本上没掏钱。

到了2021年夏天,母亲在水池边洗衣服,不慎歪了一下,说肩膀头有点痛,举不起手臂,也不能提东西。去医院一查,左肩头骨折。医生说,要开刀。我心一惊,86岁了,还行吗?医生看看母亲笑着说:“您老人家身体很不错,各个指标甚至比年轻人都正常。”母亲被推进了手术室,两个小时就出来了。医生说,打了“补丁”上了螺丝钉,四天后出院。这次用去 1 万来元,新农合报销7000多元,保险理赔2900多元,家里又几乎没掏钱。

旧社会,家里穷,普通病治不了,爷爷太爷爷去世早。新社会初期,家里经济好转,加上医疗条件的改善,父亲的胃病成了小问题。在我的年代,胃病连小问题都谈不上。尤其新世纪,医学的突飞猛进,高龄母亲的瘤子、褥疮和骨折都成了小问题。更重要的是医疗政策实实在在地暖了农民的心——报销多,尤其是大病基本不用掏钱了,这在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不是党的好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是什么?真要感谢党和政府!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