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12-1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今日会甀花果飘香

    摘要:汉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刘邦亲征,激战于会甀,并于次年十月击溃英布。这里所说的会甀即为现在的宿州市埇桥区大营镇。大营镇地处宿州市埇桥区西南端,是宿州市的南大门。现辖7个行政村,共12336户、

  • 互融互促谋发展文明创建结硕果

    摘要: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建公司)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标志着该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会甀花果飘香

——记全国文明村镇宿州市埇桥区大营镇

   期次:第7498期   




汉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刘邦亲征,激战于会甀,并于次年十月击溃英布。这里所说的会甀即为现在的宿州市埇桥区大营镇。

大营镇地处宿州市埇桥区西南端,是宿州市的南大门。现辖7个行政村,共12336户、45676人,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12万亩。

大营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营镇以党建为引领,统筹城乡发展,高效推进镇村文明创建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大做强果蔬产业,成功打响“果蔬小镇”产业品牌。2019年以来,该镇先后荣获安徽省文明村镇、宿州市第四批次“平安农机”示范镇、2018年度全区综合考核二等奖、“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全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埇桥区文明镇等荣誉。日前,该镇又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加强党建工作加强党建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党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大营镇始终围绕“发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镇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做好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狠抓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班子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党委班子建设中,提出“团结是一种能力,团结就是力量”的理念,建立健全党委班子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班子民主讨论通过,形成民主商议、科学决策、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细化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责任到人,包保到人,做到工作有方向、任务有落实、推进有时间表,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与此同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机关干部能力作风的全面提升。

扎实做好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镇党委结合自身实际,以建立党员管理长效机制为抓手,聚焦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激发党员队伍服务活力。一是严把党员发展关口。落实“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十六字方针,实施发展党员“源头工程”,全面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大从高知群体、青年农民和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力度;严格规范党员发展程序,确保把政治坚定、觉悟较高、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吸纳入党。二是严抓党员教育关口,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根据镇党委统一部署,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每季度制定明确的党员学习教育计划,利用党员活动日集中学习。严格遵循“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活动日”等制度,扎实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倡导党员自主学习,加强对党员学习的指导,为党员学习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平台。三是严守党员考核关口,落实党员日常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党员“三评一公示”登记制度,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流动党员台账。针对长期外出的流动党员用适当途径保持与党组织联系,及时交纳党费并积极参加组织生活,确保每一名党员都始终处在镇、村党组织的有效管理监督和服务之中。

坚持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引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大营镇依托土地增减挂钩置换项目,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建设美丽乡村。2020年,大营镇实施增减挂自然庄11个,拆迁面积780余亩。

大营村和耿湾村美丽乡村建设是该镇的两大亮点。两个中心村均位于两村的中心位置,发展直接辐射周围多个自然村,且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村中道路及宅间路呈方格网状分布,建筑布局规整。

大营中心村配置“13+8”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生活污水废水处理,全部经下水管收集统一处理。2019年,大营村集体经济收入12.4万元。

耿湾中心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完善,道路硬化实现户户通,主干道、公共场所全部亮化,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超50%,光纤网络、电话实现全覆盖,电力设施达到农村电气化标准,各项公共服务功能健全。2019年,耿湾村集体经济收入23.3万元。

与此同时,该镇围绕驻地建成区“干什么、如何干”,明确“有序推进提升整治,突出地方文化内涵,建成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果蔬小镇”的规划定位。继续对集镇农贸市场和中心街经营秩序进行综合整治。同时,在道路两侧学校周边及公共活动场所附近划定停车位、停车场,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实行入位管理。对两侧有经营店铺的街道,实行划线经营,确保道路畅通。对镇区道路进行补充绿化,建设文化活动广场,对街道进行美化亮化等。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近年来,大营镇充分调动发挥新型农民创新创业积极性,改善调优种养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果蔬产业,打造大营“果蔬小镇”新招牌,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土地流转面积40000余亩,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果蔬产业,葡萄、草莓、黄金蜜梨、油桃等种植面积12000余亩,蔬菜种植面积8000余亩,工业丝瓜种植面积1000余亩,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000余亩。鲜果四季皆有,蔬菜常年供应。

从专项试点到集群发展。近年来,大营镇委镇政府多次组织镇直站所、各村主要负责人、种植大户等到周边县区、乡镇等现代农业发展较早、基础较好的地区学习。确保特色水果和设施蔬菜种植集中连片,达到一村一品。目前初步形成了一批拳头产品,尤其是优质葡萄已成为大营的一张响亮名片。种植大棚蔬菜、瓜果规模较大的农户发展到760余户,大棚草莓、晚秋黄梨、工业用丝瓜、池藕等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较好。

从零散售卖到品牌运营。秉承“果蔬小镇”建设目标,积极推动设施蔬果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全镇已有10多个果蔬营销企业与宿州市内各大商超,周边蚌埠、徐州等城市签订了“订单合同”和“场地挂钩”“产地直销”协议。

从生产为主到观光休闲。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大营镇逐步形成了棚菜生产成方连片、四季蔬果供应不断的生产格局。截至目前,该镇连片种植无公害大棚葡萄近10000余亩,并成立了10多家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亩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为进一步扩大社会知名度,近3年以来,该镇着力打造镇东村“棚室全覆盖产业区”。截至目前,通过挖掘各村人文、产业资源,丰富村内基础设施,“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以镇东村为中心的葡萄园区、以镇南村为中心的丝瓜大道、以永大路为通道的草莓采摘带都已初具雏形。

大营镇坚持绿色富镇、绿色富民,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倾力打造“果蔬”特色小镇,加快了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步伐。2019年,该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

大营——埇桥之南的这片热土,正在乡村振兴的追梦路上,谱写着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幸福之歌。

(梁作盘 刘璐)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