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0-12-2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创新帮扶模式服务困难职工

    摘要:“每年一到11月,大家就开始关注互助互济活动什么时候启动。我有个去年患大重病的同事,逢人就夸工会好,实实在在替职工着想,为职工解难。”近日,2021年桐城市职工住院医疗互助活动正式启动,前来桐城市总工

  • 超额完成今年民生工程任务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广德市总工会严格按照困难职工帮扶民生工程任务要求,对标对表精准施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超额完成全年民生工程目标任务。高度重视,精准推进。广德市总工会高度

  • 花岗“焊”匠展风采

    摘要:12月18日下午,肥西县花岗镇举办首届劳动和技能竞赛——焊接技能竞赛。活动由镇工会联合会主办、非公党建工作站协办,安徽苏亚建设安装有限公司承办。20多名企业职工参与竞赛。来自安徽苏亚建设安装有限公司职

  • 举办财务经审工作培训班

    摘要:本报讯日前,阜阳市总工会举办全市工会系统财经、经审人员培训班。各县市区分管副主席、财务部长、经审会主任及基层工会会计、经审委员10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了省总工会经审办主任林洋围绕经审工作面临的

  • 蚌埠市2020年“诚信群体”推选揭晓

    摘要:本报讯日前,2020年蚌埠市“诚信群体”推选结果揭晓,蚌埠市殡仪馆整容组等12个群体榜上有名。今年以来,市总工会、市文行办以“移风易俗·文明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了“诚信群体”推选活动,经过逐级推报、

  • 黄山市首家共享职工之家挂牌

    摘要:本报讯12月18日,黄山市屯溪区九龙低碳经济园区服务中心工会委员会共享职工之家挂牌,开始试运行。这是黄山市建成的首家共享职工之家。今年以来,为拓宽服务职工新途径,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先服务、再完善、后授

  • 平凡岗位“炼”出不平凡人生

    摘要:“对于工匠的理解,我认为就是一种传承,就是对工作持之以恒的态度。下一步,我将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大力开展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工匠与技能人才。”12月11日,在2020年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凡岗位“炼”出不平凡人生

——记中国质量工匠获得者、国网安徽淮北供电公司职工张涛

   期次:第7500期   

“对于工匠的理解,我认为就是一种传承,就是对工作持之以恒的态度。下一步,我将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大力开展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工匠与技能人才。”12月11日,在2020年中国质量协会年会上,国网淮北供电公司张涛荣获中国质量工匠荣誉称号,在北京接受表彰。手捧获奖证书,张涛发表了获奖感言。

据悉,今年全国仅有20名职工获此殊荣,张涛是安徽省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员工。

张涛,今年47岁,现任国网淮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五级职员、输电线路高级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张涛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自1992年3月参加工作以来,张涛一直从事输电线路高空高压带电检修工作,承担着淮北地区1700余公里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检修和维护任务,被称为输电线路上的“空中骄子”。

28年一线坚守,做有口碑的“电力工匠”

200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他总是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苦活累活抢着干,不管天气如何,无论高山还是平原,哪里有输电抢修工作,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4小时待命是他的承诺,也是他的习惯,足迹踏遍淮北电网1700多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和6348基杆塔,先后检修线路116条次,参与缺陷消除12520余处,带电作业1280多次,解决现场难题160多项,创造带电作业28年无事故的行业记录。

他用一颗精益求精的心,默默传承着“工匠精神”。以“张涛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他培养了大批青年技术能手和创新人才,其中有12人获得高级技师资格、3人获得安徽省职工技术能手称号。

如今,他的徒弟大多走上管理岗位或成为业务骨干。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高级兼职培训师,初始学历只有“高中文凭”的他走进大学课堂给大学生上课,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培训人才近千人;担任班长期间,他带领的班组获得了“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安徽省模范班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28年持之以恒,做有积淀的“学习标兵”

工作中,张涛养成了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他随时问师傅并随时记录下师傅传授的经验;作业结束后,他也随时记录下本次作业的施工方案或改进措施。就这样,28年来,他积累了50多本笔记。这些“秘籍”,不仅为他日后培训徒弟,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使他实现了从一个“门外汉”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和高级兼职培训师的嬗变。

他还参与编写了10余万字的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送电线路工检修题库》《变电带电检修题库》。他在安徽省公司级专业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先后获得个人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团体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

工作中,张涛力求把每一个细微处都要做到极致,将日常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通过对输电线路检修工器具的研制、改进,对施工作业方法优化等创新实践活动,总结了“一查、二找、三比、四验、五定”的五步创新工作法,即:一查难题,分析症结;二找对策,解决难题;三比方案,科学论证;四验成效,巩固总结;五定规范,推广应用。该工作法在实际创新工作中得到高效应用,指导整个公司创新工作的开展,每年为企业创造了2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该工作法被评为“安徽省职工先进操作(工作)法”。

28年不断创新,做有思想的“创意达人”

“爱岗就要敬业,敬业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精益求精才是对工作最好的尊重。”张涛在他的笔记中写道。28年来,张涛不仅工作勇挑重担,还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勇于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成为行业内有名的“创意达人”。

张涛喜欢对影响施工效率的环节进行钻研,长期的输电运行工作,使他深深体会到平时带电作业中,工作器具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安全,他开始琢磨起平时常用的一些工具。有一次,在更换输电线路绝缘子的工作中,张涛发现他的两个徒弟在杆塔上轮换操作,竟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需要更换的绝缘子的销子拉出来。

于是张涛在拔销工具上动起了脑筋。他潜心钻研,经过多次的试验和改进,张涛自制出钳式拔销器,经过现场试用,效果非常好。成功解决了带电作业更换直线绝缘子拔销子的难题。目前,已应用该创新成果累计更换直线杆塔600余基,累计产生经济效益约100余万元。

“钳式拔销器”已被命名为“张涛拔销器”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为了培养创新团队,2011年,公司以张涛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张涛创新工作室”。依托“张涛创新工作室”,张涛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创新,已经形成32项颇具影响力的革新成果,并在生产中得到普遍运用,部分成果在系统内得到大力推广,仅在输电专业方面就拥有20项国家专利,其中8项为国家发明专利。

这些专利在实际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了1700万元的经济效益。依托“张涛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创效,带动了该公司经研所、变电运检中心等单位员工通过“头脑风暴”开展小发明、小革新活动,形成了“人人参与创新”的浓厚创新氛围。

(任贻升 李伟 李林)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