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23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获悉,“十三五”期间,我省奋力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在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的同时,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省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2019年粮食居第4位,肉类居第8位,家用电冰箱、洗衣机均居第1位,空调、彩电均居第2位,微型计算机居第5位,集成电路居第8位。2019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到17862亿元,是2015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4%,总量跃居全国第9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万元,跃居全国第10位。与此同时,我省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差距缩小。人均生产总值由3.9万元增加到5.8万元,全国比例由77.6%提高到8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万元增加到2.6万元,全国比例由83.6%提高到86%。
另外,“十三五”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增加值由2015年10616.8亿元增加到2019年18860.4亿元,年均增长9.4%,快于GDP1.2个百分点,快于全国1.6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国第12位。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由3.2%上升到3.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由3.4%上升到3.5%。2019年,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占全省税收收入的比重为54%,比2015年提高3.6个百分点。服务业吸纳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为40.5%,比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前4年服务业净增就业人员62.3万人,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在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6936元增加到2019年的37540元,年均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821元增加到15416元,年均增长9.3%;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55139元增加到79037元,年均增长9.4%。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由22辆增加到35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34.7平方米增加到41.8平方米。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33.7%、35.8%下降到31.2%和32.7%。
此外,“十三五”期间,我省坚持下好创新“先手棋”,大力推动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政策落地,引导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参与创新调查的企业中,有1.91万家企业制定了未来发展创新战略目标,占61.1%,居全国第1位;有7274家企业开展了创新合作,占23.3%,居全国第3位;有1.55万家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创新活跃度达49.5%,居全国第4位。2019年,全省企业投入研发经费630.3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83.6%,比2016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本报见习记者 何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