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寨技师学院食堂门前的那个路口,有一个熟悉而高大的身影,无论风霜雨雪,都在默默坚守,监督学生佩戴校牌和口罩、排队就餐、按要求出入……而这个身影早已铭刻在全校学生的记忆里。他就是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综合处处长张达,挂职任金寨县副县长、金寨技师学院(安徽金寨职业学校)党委委员、副院长。
挂职两年多来,他一有时间就深入寝室、教室和学生交心,一次次语重心长的劝导,一次次苦口婆心的教诲,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养成习惯。在他的心里,学生的成长就是他最大的期盼。
12月22日,记者在金寨技师学院采访时,一提到张达,学生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师生关系不再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般的刻板,而是多了亦师亦友的温馨色彩。
让孩子们通过技能改变人生
2018年9月,张达随人社部扶贫工作队来到我省金寨县执行脱贫攻坚任务,挂职任金寨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19年5月挂职任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初到金寨,看到革命老区孩子们纯真的眼神、质朴的面庞,我就想着,一定要踏踏实实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们能够通过技能改变人生。”张达说,“不知不觉,挂职已有两年多时间,在我内心深处,金寨就是第二故乡,这里的点滴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
一技在身,脱贫有望。帮什么?怎么帮?到任后,经过实地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张达确定了财政项目支持、师资能力提高、实训设备援建、社会力量合作等方面的帮扶措施,并借助人社部这个“娘家”以及省市县各级人社部门的支持,将措施落到实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学院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比较多,如果能为孩子们搭建联系渠道,引进校企合作项目,助推新能源汽车、物流、电商、影视制作等专业发展,就能为老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实习、就业机会,从而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张达说。
于是,经过大量工作,张达协调了阿里巴巴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在学院组织开展第一期电子商务影视后期制作职业教育培训项目,43名学生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岗前培训,由基金会协调服务商为学生推荐优质实习和就业岗位。
影视后期制作专业学生熊光阳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这个孩子是建档立卡的贫困生,因为家庭原因,刚来学校时不爱说话,不愿融入集体。”班主任汪灿灿说,“后来参加了影视后期制作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掌握了相关职业技能,感觉毕业了可以靠技艺生存,渐渐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据了解,像熊光阳一样受益的学生还有不少,多名学生毕业后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工资待遇也很好,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在影视后期制作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实训中,我感觉最幸福的事儿莫过于学以致用,能够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为日益年迈的父母分忧。感谢张院长为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学习平台,我的实习工资就有4000多元,现在涨到了8000元。学到了好技能,将来进入社会,有事干,能干事,我们感觉生活充满希望。”采访中,学生们用质朴的话语表达对张达的满满谢意。
除此之外,张达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学院师生和其他优秀院校加大交流力度,邀请专家来金寨指导实训,安排学院教师、学生到外校培训等。目前,学院已成功获批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酒店接待”项目国家集训基地、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电子技术”“可再生能源”项目安徽省集训主基地等。
帮学生描绘了未来,也为老师开了一扇窗。张达借助服务高技能人才队伍等工作平台,在学院先后举办“2019年全国汽车类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交流活动”“技能脱贫技能成才先进事迹系列报告会”“全国骨干技工院校校长高级研修活动”“校企合作座谈会”,协调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结对指导青年骨干教师,吸引全国各地院校长实地考察,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搭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平台。
对待学生细腻又温暖
采访中,记者发现学院的师生都亲切地称呼张达副院长为“达院”。原来,在师生们眼中,张达不摆架子、亲和友善、为人着想、亲师爱生,像“邻家大哥”给人以温暖,又像“警察叔叔”给人以安全,于是,大家都不叫他张院长,而是习惯叫他“达院”,亲切、简单、随性,可见,他早已成了全体师生心中最贴心的朋友。
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努力把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远影响。张达就开始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给学生们上起了一堂堂精彩生动的人生课。“达院的经历告诉孩子们,在经历了挫折后,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选择坚强和成长。这让每个学生好像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了共鸣,对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意义重大。”金寨技师学院(安徽金寨职业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团委书记孙广燕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学院的师生人人胸前都挂着校牌,原来这也是张达到任后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
“我抓校牌管理工作,一方面是为学生的安全着想,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孩子树立规矩意识。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思想敏锐、可塑性强,正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容易学习、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张达说。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