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1-1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翻浪扬白鸥

    摘要:

  • 难忘党校的“充电”时光

    摘要:学校毕业20多年,零星参加培训不少,但脱产系统去学习一次也没有。每听到同事从哪学习一个月拟或更长时间培训归来,总要投去羡慕的目光。回想当年快乐的读书时光,多想再回课堂,寻觅那份记忆,重温那份情感。20

  • 腊八粥滋味绵长

    摘要:入了腊月的门槛,年就近了。在我的家乡,腊月初八,称为“腊八节”,家家户户有烧煮“腊八粥”的传统,摆供桌、设香案,祭祀佛祖和先人,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浓稠晶亮、甘甜醇香的腊八粥,是农家的美食

  • 最忆从前慢生活

    摘要:读木心的《从前慢》,我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不免怀念起从前的日子、从前的慢生活。从前的人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做人也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亏待别人。见别人有难处,绝不会袖手旁观。邻里和睦相处,亲如一

  • 争做争做“一品大百姓”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做“一品大百姓”的口号,振聋发聩,让人耳目一新。陶先生的“品”,乃指人品,即品行、品德和品质。“大”意寓伟大的大。“一品大百姓”,“便是无位的卿相”,是百姓中的佼佼者,是楷模。

  • 2021让我们牛起来

    摘要:庚子过后,就是辛丑。2021,属牛。眼下,大寒临近,天气异常寒冷,但阻止不了梅花吐蕊,梅香千里。残雪压枝犹有橘,冬雷惊笋欲抽芽,春天就在不远处。牛在栏里,吃着干草,养精蓄锐,积聚着实力,不打无准备之仗

放大 缩小 默认

腊八粥滋味绵长

   期次:第7518期   作者:□刘琪瑞

入了腊月的门槛,年就近了。在我的家乡,腊月初八,称为“腊八节”,家家户户有烧煮“腊八粥”的传统,摆供桌、设香案,祭祀佛祖和先人,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浓稠晶亮、甘甜醇香的腊八粥,是农家的美食,吃起来滑爽筋道,舒贴滋润。

早年,农家日子清苦,为节省粮食,精打细算度日,家里隔三差五做粥吃,什么地瓜粥、野菜粥、咸糊糊、辣面汤,一年四季应有尽有。所有的粥食中,乡下孩子最盼最恋的便是香喷喷的腊八粥。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做腊八粥的原料一二十种,大多平日里很少能吃到,比如干果类的,就有红枣、杏干、沙面油栗、香酥核桃仁、白糯莲子;鲜果片儿有鸭梨、山楂、桔子瓣儿、甜荸荠;杂粮类的更齐全,像姜湖米、花生米、大麦仁、豌豆黄、红薯干、大刀豆等多样。再加上秋日里收晒的干菜,有红萝卜干、胡萝卜条、扁豆角儿,有的人家还喜欢放上鲜甜的冰糖、青红丝,味儿更爽。用这些稀罕物熬煮腊八粥,怎能不让平日里口味寡淡的乡下孩子贪恋!

母亲熬煮腊八粥十分讲究。腊月初七晚上,母亲忙碌起来,先把干果、杂粮、干菜淘洗发泡,然后捞出放在箩筐里风晾,再预备好几样鲜果片和冰糖、青红丝。腊八节这天,母亲早早起床,刷锅添水,支锅烧灶,有条不紊地张罗起来。母亲说,熬粥要有耐性,每样添加讲究次序,看准火候。她先把最耐火的干果、杂粮下锅,用小火不急不躁地熬煮,待它们胀裂了口,再放入易烂的其它干果、杂粮,一直熬到胀口开花,母亲把发泡好的干菜加进去,用文火慢悠悠地煮。最后,母亲才放入梨片、山楂片、桔子瓣儿和少许冰糖、青红丝,熄了灶火焖上一会儿。这样,一锅热气腾腾、醇香诱人的腊八粥才算熬透。

母亲揭开锅,小小院落弥漫起甜丝丝、香喷喷的味儿。细看那色气,红中透白、白里带黄、黄中润绿,浓稠稠、晶亮亮;品起那味道,酸甜爽脆、香糯耐嚼;说起那口感,滑爽筋道、滋味绵长。我们性急地手捧着蓝花海碗,踮起脚尖,央求母亲赶紧盛粥。母亲笑嘻嘻地说:“莫猴急,佛神、祖宗没敬拜,吃不得!”母亲盛上一碗香气扑鼻的腊八粥,摆在供桌上。敬奉过佛祖神位,跪拜过祖宗先人,我们这才急急地盛起一碗,美滋滋地吃起来。

太姥姥拄着拐棍儿走过来,瘪着嘴儿念叨开了:“娃儿们,光顾自个儿吃,咋忘了那些不说话的生灵呢?”我们兄妹五个端了粥,先到栏里圈里,给那些鸡、鸭、牛、羊、猪、狗们喂上一些腊八粥,再到不远处的麦田、果园、菜地,给果树、麦苗、青菜抹上一些粥汁儿,口里念叨着:“牛羊鸡鸭吃腊八,膘肥体壮顶呱呱;果树庄稼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

家乡的腊八粥,集四野之精华,赐万物以祥瑞,它那清灵甘爽、香甜润腑的美味,总在我的梦中萦绕;它所蕴含的拙朴醇厚的风情以及父老乡亲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让我难以释怀。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