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2-0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以科技创新打造“蚌埠样板”

    摘要:1月20日,记者走进了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展示中心,在这里了解了蚌埠片区的整体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愿景。据展馆工作人员介绍,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用地面积19.91平方公里,其中禹会区

  • “云上”文化年在家看演出

    摘要:1月30日下午,安庆市大观区正在滨江社区直播“云上”文化年精彩歌舞。连日来,大观区委宣传部、文体局举办“云上”文化年活动,在辖区7个街道同步录播文艺演出《再唱山歌给党听》《美丽中国》等精彩节目,让社区

  • 2021年“合肥工匠”评选工作正式启动

    摘要:本报讯1月29日,记者从合肥市总工会获悉,2021年“合肥工匠”评选工作已正式启动。今年将评选出“合肥工匠”“合肥工匠”提名各10人,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2万元、5000元,由市政府通报命名并颁发证书和

  • 合肥农贸市场改造让市民“菜篮子”拎得更舒心

    摘要:“以前是人挤人、摊挤摊,菜在地上摆,垃圾脚下踩,夏天就靠一把伞,冬天寒风透胸间。”50岁的李昌保在合肥西郊的大铺头农贸市场卖菜已有20年,谈起今昔变化,不禁感慨万千。大铺头农贸市场里有块一百多个摊位的

  • 摘要:◆《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致电祝贺阮富仲当选越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

  • 工会界别委员:一计一策为职工

    摘要:1月27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安徽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肥召开。会议期间,工会界别委员不仅学习讨论了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开幕会上的讲话,而且围绕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进行了分组审

  • 安徽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摘要:本报讯1月30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安徽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安徽大剧院胜利闭幕。省政协主席张昌尔在闭幕大会上讲话。省政协副主席肖超英主持大会。  &

  • 春运首日:“钢轨医生”为旅客探出平安回家路

    摘要:1月28日9时30分,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蚌埠工务段宿州探伤工区副工长季海东骑着电动车来到工区,换乘黄色工程车前往京沪线符离集站进行北部岔区道岔钢轨探伤作业。当日是春运首日。春运大幕拉开,铁路人更忙了。

  • 春运前三天全国铁路客流同比下降七成以上

    摘要: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记者樊曦)记者31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月28日、29日和30日,春运前三天,全国铁路客流同比下降七成以上。统计显示,春运前三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分别为308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运首日:“钢轨医生”为旅客探出平安回家路

   期次:第7528期   

1月28日9时30分,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蚌埠工务段宿州探伤工区副工长季海东骑着电动车来到工区,换乘黄色工程车前往京沪线符离集站进行北部岔区道岔钢轨探伤作业。

当日是春运首日。春运大幕拉开,铁路人更忙了。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让旅客体验更美好,把旅途中的人们安全送达到目的地是每一名铁路人肩上的责任。钢轨探伤工便是千万铁路人中的一部分。

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较大,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加之列车快速、重载的运行碾压,铁路钢轨容易产生裂纹等伤损,严重时会折断,给万里铁路线带来安全隐患。为了及时发现钢轨内部的伤损,铁路部门的钢轨探伤工日常会用探伤仪器进行探伤检查。尤其是春运期间,旅客列车增加,行车密度大,钢轨更容易发生伤损。钢轨探伤工每天一寸一寸,一步一步地丈量铁路的行车安全,为钢轨进行“B超体检”,常被成为“钢轨医生”。

皖北城市宿州,最低气温零下4℃。上午9时许,细心的妻子把刚做好的米饭、烧鸡块装进焖烧杯中,鸡块中多放了辣椒,可以驱寒。

香飘万家的符离集烧鸡就产自符离集。上午10时30分,季海东和四名工友安全抵达符离集站作业通道门前,此时距离作业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春运期间,天窗作业时间可能受到列车运行情况等因素影响,有可能会提前下达,所以我们赶早不赶晚,得提前到作业地等待。”副工长季海东告诉记者。

季海东是一名铁三代,爷爷、奶奶、父亲都是铁路职工,他2002年从事钢轨探伤工作,至今已有19个年头,业务技术过硬,是一名探伤技师,2018年入党。“我们今天将在三个小时作业时间内,对符离集北部岔区9组道岔进行探伤检查。”季海东介绍道,道岔是线路的主要组成部分,结构较复杂,转辙部分要将仪器掉方向,反向复查,岔心部位需要手工用锤子敲打钢轨配合仪器检查。

11时30分,距离作业命令下达还有30分钟。季海东和工友们开始打开各自的焖烧杯吃午饭。焖烧杯是大伙从网上购买,保温效果不错。简单地吃完饭,大家就进行准备工作。

12时,“天窗”作业时间命令准点下达。大伙抬着装满水的探伤仪器上线路开始探伤作业。

“冬季道岔作业,需要加大水量,不断调整仪器的灵敏度,还要适时调整探头位置,发现有波形出现就要回拉辨认,双机复核,共同会诊,还要进行镜照、眼看、尺量、锤敲、手持探头校对。”季海东告诉记者,任何可疑波形,我们都不会轻易放过,必须做到既不漏检,又不误判,有时一处可疑波形校对需耗时20多分钟,会感到腿酸腰疼,不少探伤工都患有腰间盘突出病,我们冬季作业时会在腰部贴上个暖宝宝,既可以御寒,又可以缓解腰疼。

线路上无遮挡,寒风把大伙的耳朵、手吹得通红,有点疼。此时,季海东在岔心部位停下脚步,麻利地从工具包取出检查铁锤,半蹲着,弯下腰,熟练地敲击着,一边观察着铁锤弹起状况,一边仔细听着声响,据此辨别钢轨内部是否存在伤损,这可是个技术活。

“儿子现在上高中,这些年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提起孩子,季海东有一丝遗憾.他摆了摆头,眼神随之变得坚定,“现场作业完毕后,我们还需要数据回放进行二次探伤,确保钢轨安全是探伤工的职责所在,让旅客坐着火车平安回家过年,辛苦点,值了!”(何兵 本报记者 梅名友)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