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3-0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烘焙时光最美女神

    摘要:为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中煤新集楚源公司后勤单位日前组织开展“迎三八”·“烘焙时光最美女神”活动,丰富女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展现了女职工热爱生活、巧手铸造幸福的风采。朱宗楠/摄

  • 第二期“和谐同行”劳动用工大讲堂举办

    摘要:本报讯为贯彻落实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安徽省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3月6日下午,“和谐同行”劳动用工大讲堂第二期公益性讲座在

  • 夫妻种植“幸福树”

    摘要:3月5日,淮北矿业朱仙庄煤矿工业广场有三对夫妻正在种植“幸福树”。朱仙庄矿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我为矿区添新绿”植树活动,广大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参加种植,并规定分棵承包到人进行养护,以保证树苗成活率,为全

  • 摘要:问:创业培训补贴政策有哪些?答: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各类劳动者。重点对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简称“两后生”)、各类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学生、高校学

  • 着力打造劳模创新工作室“三大新高地”

    摘要: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发挥劳模和高技能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培养新时代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国网安徽电力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带电作业班班员许启金向

  • 摘要:◆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视频会议。◆2021年全国春运收官,预计共发送旅客8.7亿人次。◆公安部:“净网2020”专项行动全

  • 规范劳动用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摘要:“用工难”“求职难”是近年来求职市场上存在的供需矛盾,日前,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总工会原一级巡视员李素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规范企业用工,稳定职工队伍,促进企业健康发

  • 百年华章·E起诵主题诵读作品征集活动启动

    摘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再现安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委讲师团、省档案馆、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

  • 公安部表彰女民警、警嫂和爱警母亲

    摘要: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徐壮)“向奋战在安保维稳第一线的广大公安女民警辅警致以美好的祝福!向广大警嫂、爱警母亲致以崇高的敬意!”在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李国忠特意送上妇女节祝福。公

放大 缩小 默认

着力打造劳模创新工作室“三大新高地”

——访全国政协委员许启金

   期次:第7549期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发挥劳模和高技能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培养新时代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国网安徽电力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带电作业班班员许启金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着力打造劳模创新工作室“三大新高地”》的提案。

自 2014 年以来,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总数达到 300 家,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总数超过 10 万家。2017年,全国总工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激励广大劳模和工匠人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职工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技能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方面得到持续改善。

不过,许启金在调研中发现,有不少劳模创新工作室仅挂了劳模工匠头衔,但是条件不完备,作用不明显,存在着重创建轻管理、重形式轻内涵等问题。对此,他总结出了五点因素:“一是部分劳模创新工作室参与人数不多,劳模孤军作战,团队聚集发力不够,梯队代际传承断档;二是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匹配的知识、技能没有纳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人才培养范围,新知识、新技能的传播和共享未能起到集聚效应;三是‘师傅带徒弟’传统模式弱化,企业忽略了师傅这种特定角色在培养人才中的特殊作用;四是创新成果转化途径少,大量来自基层,解决现场问题、破解一线难题的创新技术成果无畅通的转化渠道、无承接转化的机制平台,无法实现行业和社会转化应用,未能收获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是劳模创新工作室之间相互交流、协同协作、关联建设的平台欠缺,目前仍处于各自为政、自行摸索和粗放发展阶段。”

通过多年持续探索,许启金深深体会到:“劳模创新工作室要实现与时代发展同步,就必须聚焦‘汇聚能量、人才培养、创新创效’功能,赋予改革、开放、创新、引领的时代特色,发挥劳模辐射作用,凸显团队创新优势。”他呼吁把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成“汇聚能量新高地”“人才培养新高地”“创新创效新高地”。

一方面,许启金认为:“各企业工会组织应进一步完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机制,吸收更多的生产骨干、积极分子参与到劳模创新工作室中来,抓实工作室这个有效载体,还要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酵母’作用,广泛宣传营造‘根在一线、魂在创新’‘凭能力论英雄、比贡献作楷模’的浓厚氛围,激励职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使广大职工都能真切感受到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许启金建议,企业工会组织要为劳模创新工作室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和良好环境,广泛宣传、督促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落实落地,同时让劳模创新工作室与人力资源部门、团委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课题,建立激励机制,让师傅培养徒弟不再是义务,要为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提高相应劳动报酬,充分体现高技能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和主人翁地位。

“此外,适时举办交流学习、职工创新成果展等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要探索搭建创新成果社会转化大平台,使职工创新技术成果取得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许启金告诉记者,劳模创新工作室价值要聚焦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上,体现在创新成果和创造发明应用中,引导产业工人学企业缺的、干自己会的,形成“人是企业需要的、干是自己擅长的”良性局面,做好经验总结和成果推广运用工作。(本报记者 夏梦)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