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3-1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界首市总工会举办职工游泳培训班

    摘要:本报讯近日,界首市总工会在该市靳寨大唐游泳馆开设职工学堂2021年第一期游泳培训班,共有20余人参训。在培训班上,经过教练详细地指导,学员们了解了蛙泳、蝶泳、自由泳等游泳技巧,提高了各自的游泳技能。“

  • 戴李平:践行工匠精神传承徽州陶瓷技艺

    摘要:舞台虽不同,本色永不改。30多年来,退役军人戴李平始终保持军人敢闯敢干的血性和韧劲,刻苦钻研徽州手工瓷制作技艺,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1984年,21岁的戴李平退伍转业,回到家乡祁门瓷厂试验站工

  • 六安:桃映山水画廊景

    摘要:3月10日,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金冲村桃花园里,几名来自皖西学院的学生身着汉服与桃花留影。当日,2021年“四季游金安”系列文旅活动开幕。本届桃花节创新使用云直播全景漫游山水画廊,同时还组织了网红道具打

  • 宿州:党史类书籍受青睐

    摘要:本报讯近日,在宿州新华书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党史类书籍整齐地陈列在一楼主展台,不少读者围在展台前,聚精会神地阅读学习。读者宋恒说:“我觉得现在的党史类书籍内容丰富,很接地气,很好理解,通过学习党

  • 第26届中国·砀山梨花节3月24日开幕

    摘要:本报讯第26届中国·砀山梨花节新闻发布会日前举行。据了解,本届梨花节系列活动将于3月24日至4月20日在砀山县近百万亩花海果园里举办,24日上午开幕式在黄河故道国际赛马场举行。多年来,在梨花盛开的季节

  • 合肥发放千万元健身补贴

    摘要:本报讯3月12日,记者从合肥市体育局获悉,今年合肥市财政专门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了1000万元用于市民健身补贴,在“支付宝”平台以电子消费券的形式进行发放。据介绍,目前合肥市体育局正面向社会公开招募

  • 舞龙祈福迎祥瑞

    摘要:3月14日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亳州市近百名健身爱好者在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舞龙健身,祈求福寿安康。陈海红/摄

  • 桐城走进《中国地名大会》秀出文化自信

    摘要:辛丑新春,桐城又一次登上央视舞台,把文都韵味、和谐礼让的地方独特文化带到了全国观众面前。3月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推出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第七期桐城展演在央视四套首

  • 聚焦我省精准扶贫电影《大事》全国公映

    摘要:本报讯3月12日,“精准扶贫”题材电影《大事》正式在全国公映。影片拍摄地在我省岳西县冶溪镇,并在大别山烈士陵园、天峡风景区等地取景。该片以“精准扶贫下的精神扶贫”为切入点,深情讲述岳西县冶溪镇打赢脱贫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我省精准扶贫电影《大事》全国公映

   期次:第7554期   

本报讯 3月12日,“精准扶贫”题材电影《大事》正式在全国公映。影片拍摄地在我省岳西县冶溪镇,并在大别山烈士陵园、天峡风景区等地取景。该片以“精准扶贫下的精神扶贫”为切入点,深情讲述岳西县冶溪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人故事。

《大事》由陈茂林执导,我省作家郭明辉担任编剧,张光北、朱宏嘉、云兰、贾旭明、李翠翠、王子瑶、赵千惠等主演。该片通过时空交错的架构,将“脱贫攻坚”与“红色革命历史”水乳交融,聚焦易地搬迁离乡难、产业扶贫延续难、扶贫干部树威难、脱贫不易脱身难、愚昧意识根除难、教育扶贫扶智难等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几大难题,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作为中宣部 2017—2018 年电影剧本扶持计划安徽唯一入选作品、安徽省 2020 年重点文艺项目中唯一的电影项目,《大事》致力于将新时期脱贫攻坚精神具体化、立体化,充分传承好、弘扬好、宣传好脱贫攻坚精神。

片中,朱宏嘉饰演的乡长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自信且思路灵活,一心致力带领全乡致富脱贫;云兰饰演的扶贫干部敢于坚持原则,有女性特有的柔韧;张光北饰演的“倔老头”为了儿时的遗憾一生守护,是个重情重义的老汉形象。整个故事围绕以人带事、以人带史,用主人公的选择与命运抓住观众,用性格碰撞形成戏剧冲突的张力和高潮。这为打破流水账式、好人好事型的叙事模式提供创新思路。

“当时我住在一名乡村女干部的家里,同吃、同住、同劳动,给我最大感受是当地人的热情和淳朴。看到那些贫困户的条件好起来,感受到扶贫干部的艰辛和不易。”主演云兰说。

首映当天,冶溪镇金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焱林观影后说:“今天观看了电影《大事》后,很振奋、很感动。通过电影故事让我回想起当年脱贫攻坚工作历程,电影里展现了家乡的自然风光,今后我们要将电影故事反映出的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到工作中。”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部展现精准扶贫的电影,该片的风格定位竟然是喜剧。全片用温暖明亮的轻喜剧风格,讲述天然附着艰难底色的扶贫故事,让观众在笑声中感悟扶贫带来的美好前景。影片在艺术创作中的创新模式,对扶贫题材电影的创作是一种开拓,也为农村电影风格的追求打开了新视野。(本报记者 万慧玲)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