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台虽不同,本色永不改。30多年来,退役军人戴李平始终保持军人敢闯敢干的血性和韧劲,刻苦钻研徽州手工瓷制作技艺,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
1984 年,21 岁的戴李平退伍转业,回到家乡祁门瓷厂试验站工作。戴李平很快就被徽州手工瓷制作技艺深深吸引,他主动向同事、向老师傅学习。一张白纸的他,凭着军人不服输的韧劲,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渐入门道,在陶瓷拉坯造型等方面小有成就,并被厂里选派到中央工艺美院进修,进一步提高陶瓷制作技艺。1996 年,戴李平在祁门瓷厂改制中下岗,为了追求徽州陶瓷艺术,戴李平毅然走出祁门,多方拜师学艺。
20 年来,戴李平四处拜师学艺,到院校进修学习,逐渐在彩陶、青瓷、紫砂的设计制作上有了自己的特色,尤以徽州青瓷的技艺见长。2015 年,戴李平决定返乡,成立黄山市祁韵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努力为重振祁门徽州陶瓷技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一方面加强与国内各大美术学院交流与合作,提高技艺水平;一方面建立非遗传习基地,培养更多的徽州陶艺爱好者,传承好徽州手工瓷制作技艺。
“戴老师为人随和,他在色彩、远近、深重等方面,教我一些技巧,让我感受到画画的乐趣。”学生陈海龙说。
在徽州陶瓷艺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戴李平收获满满。近年来,他的作品先后在国内外陶瓷艺术领域获得多个奖项:瓷艺作品《动》《新生机》分获 2016 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金奖和铜奖;彩陶《梦之情》获巴黎市政府颁发的中法艺术交流贡献奖;彩陶《扇舞》获宁波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金奖;他的紫砂《清泉提梁壶》2014 年被首都博物馆收藏、《跳刀水洗——青韵》2015 年被中国陶瓷馆收藏、《跳刀青瓷罐》2016 年被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组委会收藏、彩陶《梦之情》2016 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同时他研发的《反应釜应用于陶瓷原料加工》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旋纹罐》《恋》《旋纹盖罐》等作品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并在多个国家级陶瓷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他本人也获得中国艺术陶瓷大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徽州手工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他还在公司优先安排了多名退伍军人就业,力所能及地照顾退役军人生活。2020年,他的公司被授予黄山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
如今,戴李平仍然在他的工作室里勤奋耕耘,坚守着本土文化、本土工艺、本土精神,努力将徽州陶瓷技艺传承发展、发扬光大。(胡玮 叶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