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3-2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春生宁静

    摘要:于我而言,春天有两个关键字,一个是书,一个是静。春暖花开,面朝大海,一个人,一本书,一盏茶,足矣。平日里,你习惯戴着面具做人。而看书,是为数不多的,不需要戴着面具的时光。也唯有在这样的时刻,那个几乎被

  • 铭记

    摘要:曾记否?去岁清明,神州笛鸣,举国降旗,万民默哀,草木含泪,祭奠抗疫牺牲的英烈,悼念不幸遇难的同胞。今又清明,疫情渐退,河清海晏,但对那些英烈,我们永远铭记、永远感恩、永远缅怀。笛鸣呜咽动花容,泣血落旗

  • 写给少年的春天寄语

    摘要:告别喜庆的节日,我们回到了美丽的校园。站在新学期的起点,我们带着梦想再次启程。梦想之于我们,如同花朵之于春天,芬芳着生命。行走在理想的路上,我想送给大家三个锦囊。学会感恩。也许刚刚过去的春节,有的同学

  • 熏衣草之约

    摘要:

  • 沧桑蜀峰湾

    摘要:合肥大蜀山东麓的蜀峰湾,其实是三个水塘南北向连片而成的一片水域。“蜀峰湾”的名字其实是近些年才有的,以往,蜀山人可是把这片水域称为“人工湖”的。从如今城区的角度来看,蜀峰湾可谓水域宽阔,加之周边老村庄

  • 与古为徒胸襟出

    摘要:二十几年前发愿读古文,乡下难见书籍,一本发黄的《古文观止》翻了又翻。后来有缘读到诸子百家,在先秦到明清的经史子集里流连。荒村苦寒岁月多了几束花影,暗香清凉,悠然微笑。先贤风味浸入心情,山野的粗疏淡了,

  • 家乡的“清明”

    摘要:《淮南子·天文训》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又至清明,不一样的心情。中国人特别重视清明,尽管各地风俗有异,然礼敬祖先、亲近自然是其两大内核,时令与人文兼居,让清明节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沧桑蜀峰湾

   期次:第7563期   作者:□陶余来

合肥大蜀山东麓的蜀峰湾,其实是三个水塘南北向连片而成的一片水域。

“蜀峰湾”的名字其实是近些年才有的,以往,蜀山人可是把这片水域称为“人工湖”的。从如今城区的角度来看,蜀峰湾可谓水域宽阔,加之周边老村庄自上世纪90年代末悉数拆除,所以每次行走于湖边,看见湖面上有捞取漂浮物的小船晃悠,总有“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沧海桑田之慨。

如果没有熟识的老家人指点,我不知道人工湖东南角的“绿城桂花园”小区,就是我妻子老家井岗镇岐安集郢。妻子说,岐安集郢的那口老井,现在还在绿城桂花园小区内,只不过加了井盖,一般人发现不了。从前我到妻子娘家去,可没少在这口砖井中打水。据妻子回忆,上世纪 70 年代这口井落成时,邻村人因扒井没出工,又爱此井水甘甜养人,常深更半夜来提水。听闻这口老井没有因拆迁而毁弃,我甚感欣慰。妻子进而回忆,老家当年的老坟地和自家的一块西瓜田,正是今日黄山路边的“合肥外商活动中心”脚下。有了这些参照,我才知道,当年从长江西路通用机械研究所门前90度折向南的“中心路”,其实就是今天合肥高新区的天柱路。当年那里是一个大坡,路边“刘洼郢”附近,有“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桃熟时节经常引得我们驻足停车。

岳父早年在老家井岗镇工作,他清晰地记得,上世纪50 年代末,是时称“永丰大队”的岐安集郢等周边几个村社员挑灯夜战扒出这座“人工湖”。

如今,人工湖正东,隔着一条香樟大道,是梦园小区。其中还有园中园——“绿荫居”,那是岳父后来工作的合肥高新区的宿舍区。妻子说,没有征迁之前,这里是“上柏树”“下柏树”两个自然郢所在。这两个自然郢比岐安集郢更靠近大蜀山,当年的人工湖边种满了桃树、梨树、苹果树。

漫步蜀峰湾公园东西两岸,总有物是人非之感。幸运的是,蜀峰湾公园西岸与大蜀山脚下的玉兰大道之间,一座穿越历史的迷你型“红楼”至今安然,让人倍感亲切。这是一座单间上下两层、山墙外加铁质转梯的红砖建筑,究其历史该与人工湖相当。与许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一样,红砖墙体没用水泥外粉,更没有贴瓷砖,却至今不见砖块风化,足见当年红砖质量之上乘。

人工湖之华丽转身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起先是蜀峰湾公园,后来突然增加了许多体育设施,于是朝向玉兰大道的路边便多了块“蜀峰湾体育公园”的卧式石碑,那书法兼有魏碑、隶书的韵味,很有合肥书家耿立军的书法味道。再后来,黄山路西向尽头的南边,又兀地竖起一块“南湖生态公园”的立式石碑……真是“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