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5-1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芜湖斫琴人:三十载匠心雕琢“天籁之音”

    摘要:在芜湖青弋江畔的西河古镇,有一位斫琴人翟光宝,不仅通晓意蕴千年的古琴音律,更是芜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弋農古琴”的传承人。30多年来,凭着一颗追求完美的匠心,翟光宝在一刨一凿中,传承千年古音,斫制出一

  • 宁国第十五届职工乒乓球赛闭幕

    摘要:为期4天的宁国市第十五届“税务杯”职工乒乓球比赛近日落幕。此次比赛共有来自25个单位32支代表队200余名选手参加,活动旨在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展现职工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图为比赛精彩

  • 《幸福小马灯》将在宣城开拍

    摘要:本报讯 日前,电影《幸福小马灯》开拍启动仪式在宣城市郎溪县举行。根据安排,该部影片拟于5月20日开机,预计今年11月份与广大影迷朋友见面,在全国院线上映。电影《幸福小马灯》被列为我省庆祝中国

  • 我省将建全民健身大数据应用体系

    摘要:本报讯 近日,省体育局在合肥召开2021年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建设全民健身大数据应用体系,今年完成智慧健身平台框架搭建、智慧健身App开发和16个市的平台对

  • 国际博物馆日:云游安博打卡新展

    摘要:本报讯 为了满足观众多元化观展需求,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安徽博物院将举办四场直播活动。5月18日上午,安博讲解员将在新华网客户端平台带领大家“云赏”新展“孔方兄的故事——中国古代

  • “文艺巡演”宣讲党史

    摘要:日前,由省歌舞剧院创排的艺术党课《把一切献给党》深入我省各地开展巡演。该主题党课将党史宣讲同音乐表达结合,以党的百年历史为主线,通过专场文艺演出的形式,深度还原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

  • 宿松公安举办主题演讲比赛

    摘要:本报讯 5月14日下午,宿松县公安局举办了“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比赛,来自全县公安机关各党组织的12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比赛中,各位参赛选手紧扣主题,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畅谈学习

  • 千余件鄂湘赣皖非遗展品联展

    摘要:本报讯 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第五届鄂湘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12日在武汉东湖之滨的湖北美术馆举行。本届联展以“融合·发展·共享”为主题,汇集了来自鄂湘赣皖四省5

  • 含山县职工艺术团:唱响劳动者赞歌

    摘要:咚咚、咚咚……鼓声一响,惊艳不已。热烈欢快的舞蹈《奋进的矿工》舞出了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勃发英姿;声情并茂的朗诵《青春之歌》描绘了抗疫战场上的最美逆行者;情景舞蹈《杨柳圩保卫战》再现了运漕镇众志成城抗洪救

放大 缩小 默认

芜湖斫琴人:三十载匠心雕琢“天籁之音”

   期次:第7595期   

在芜湖青弋江畔的西河古镇,有一位斫琴人翟光宝,不仅通晓意蕴千年的古琴音律,更是芜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弋農古琴”的传承人。30多年来,凭着一颗追求完美的匠心,翟光宝在一刨一凿中,传承千年古音,斫制出一张张清丽古雅的古琴。

翟光宝的“弋農古琴”琴馆位于西河古镇的老街之上,琴馆的墙上挂着各式外观简洁、线条流畅的古琴,营造出古朴素雅的氛围。琴馆隔壁是翟光宝的工作室,他正小心翼翼地用凿子在一块一米多长的木板上用力而又细致地凿动着。随着凹槽的逐渐显现,琴的轮廓也渐渐清晰起来。

工作室的墙上挂着六七张尚未完工的古琴。“这些古琴都是去年疫情期间制作的,还没来得及上漆。”翟光宝放下手中的工具对笔者说,“弋農古琴”历经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至今已有 300 多年的历史。说起自己与古琴结缘的经历,翟光宝说,还在上初中时,他跟着父亲沿青弋江而上到泾县桃花潭祭祖,顺道拜访了爷爷的一个老友,这位老人不但会斫琴更会弹琴,当场就抚了一曲《阳关三叠》,那超凡脱俗的“天籁之音”从此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记。从那以后,他一有机会就去拜访,有不懂的就虚心请教。从当年的研学制琴到如今已有 30 多年,翟光宝通过自己精湛娴熟的手工技巧及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将古琴斫制这门传统手工技艺不断发扬光大。

一张古琴,来之不易,离不开斫琴师无数次的打磨。“斫琴看似简单,其实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包括选材、造型、槽腹、刮灰、打磨、上漆、试音上弦等一百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是手工完成,从选材到制成成品耗时少则两年,多则三四年。”在翟光宝看来,斫琴不仅凭的是手艺,考验的更是耐心与定力,所谓“琴材无罪 斫心有责”,斫琴其实就是斫心。“一张音色清丽古雅的琴,在任何细节上都不得马虎。斫琴的每道工序都与古琴的音色息息相关,要用严格的标准去把握每个制琴环节,这样做出来的古琴不仅音色动人,且能经久保存。”

匠心与手艺铸就的,不仅是古琴更是传承。“30多年来,我先后斫制了两三百张琴,去年疫情期间,基本都在家制琴。”作为古琴斫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翟光宝也希望能将古琴斫制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儿子跟在后面学了两三年,平时业余时间他也会帮忙斫琴。”翟光宝说,传承斫琴这门手艺,不仅需要吃苦耐劳,更要能耐得住寂寞,要能坚守。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古琴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青睐的乐器。翟光宝希望能用自己的这一份坚守,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古琴认识古琴,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并将这种非遗技艺传承下去。(季鲲 梅韬)

*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