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7-0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刘庆峰:奔向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

    摘要:“绝大多数人习惯待在‘舒适区’,但科大讯飞的发展就是走出‘舒适区’、探索未知边界的过程。”6月9日,时值科大讯飞22周年,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发表致内部员工信,他说:“科大讯飞想走向更大的舞台,就是要

  • 叶连平:最后一口气要在讲台上呼出

    摘要:在和县乌江镇的卜陈村,一间20多平方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可谓远近闻名。自2000年至今,一位精神矍铄、满头银丝的老人坚持站在这里,累计为1000多名学生补习英语,却分文不收。如今,他已93岁高龄。

  • 龙冬花:不要命的龙恩人

    摘要:“龙冬花,这13万人口、十几万亩耕地的乌沙大圩,我就交给你了!”1952年夏天,连续数月的倾盆大雨让贵池县北闸埂江堤岌岌可危。在一次紧急动员会上,乌沙公社领导把排涝保堤的重担交给了时任幸福互助组组长的

  • 马毛姐:顶着炮火送“亲人”

    摘要:6月29日上午10时,“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今年是“七一勋章”首次颁授,共有29名功勋党员获此殊荣。在现场直播的镜头里,记者注意到渡江英雄马毛姐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仪式现场,并被授予

  • 劳模初心映江淮百年华诞颂党恩

    摘要:编者按百年历史沧桑、风云激荡;百年英雄辈出、情深意长。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带领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伟大工程中砥砺前行。在党的百

放大 缩小 默认

叶连平:最后一口气要在讲台上呼出

   期次:第7626期   


在和县乌江镇的卜陈村,一间 20 多平方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可谓远近闻名。自 2000 年至今,一位精神矍铄、满头银丝的老人坚持站在这里,累计为1000 多名学生补习英语,却分文不收。如今,他已 93岁高龄。这位老人名叫叶连平,他既是“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又是“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

爱心不悔 义务助学二十载

18岁时,叶连平随父亲来到南京进入美国大使馆做勤杂工。期间,他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1965 年,叶连平辗转来到了和县。举目无亲、身无分文的他在村民的接济下,得以在当地安顿下来。1978 年 11 月,原本有机会回到南京的叶连平选择进入卜陈初中,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这里的父老乡亲给了我巨大的帮助,我实在是舍不得离开。”

1990年,延迟两年退休的叶连平离开了讲台。退休后,叶连平依然心系教育。附近的学校但凡有老师生病了、离职了,他不问待遇、不讲条件,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们的面前,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

2000 年是叶连平退休的第 10 年。他看到村里学校的英语教学比较薄弱,便决定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在自家房屋内开设了一间“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自此,卜陈村的留守儿童再也不用发愁周末、寒暑假没有好去处了。

倾尽所有 枝头桃李竞芬香

数十年来,为了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叶连平几乎花光了30多万元的积蓄。他说:“我拿着国家的工资,吃着国家的粮,省下来的钱就要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平日里,从家具、衣服到生活用品,叶连平处处节俭,连外出办事,他都习惯自带干粮。

“我要把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孩子们的身上。”

2012年,叶连平拿出了2.1万元退休金,连同乌江镇政府、卜陈学校,共同筹款6万元,成立了和县乌江爱心助教协会暨叶连平奖学金,以激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和贫困家庭的孩子。

每年春秋两季,叶连平还会自掏腰包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夏令营活动,免费带领孩子们去省科技馆、博物院等地参观学习。

曾有人对叶连平的无私付出表示不理解,但他坚定地说:“教育就是播种,不求索取,学生取得的成就就是给老师最好的回报。”

死而不已 余热生辉践初心

2018 年的夏天,叶连平骑车时意外被撞伤了腰椎。医生叮嘱他一定要术后卧床休息 100 天,但仅过4天,他就要求出院,回家后第4天又重新回到了课堂上。“站着不行我就拄拐棍,拄拐棍还不行我就坐着讲。我人生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我希望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床上。”而正是因为没有得到充分休息,整整一年,叶连平的腰伤都没有完全康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不已。”作为一名有着 35 年党龄的老党员,叶连平把这 16 个字作为座右铭。叶连平说,这里的“不已”,首先是指自己如果“走”在老伴前面,除了留下一定的生活费,他会将全部积蓄捐给叶连平奖学金;其次是他决定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用于科学研究。

(本报记者 夏梦)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