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7-0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警娃托管”暖警心

    摘要:6月25日至7月5日,泗县公安局全体民辅警取消休假,为建党100周年保驾护航。为解决民辅警的后顾之忧,在此期间,泗县公安局在泗县京师阳光幼儿园举办“警娃托管班”,对家中无人照顾的民辅警子女进行托管和看

  • 八旬夫妻同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摘要:“我俩同一年入党,现在又同时获得纪念章,感到非常荣幸!”6月30日,宿松县洲头乡西口村的叶守仪、胡荣花夫妇双双收到“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今年87岁的叶守仪比妻子胡荣花大一岁,两人都有64年党龄。对

  • 合肥首位教师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摘要:6月28日,扎根乡村教育21年的教师李孟军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位在北京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成为合肥市第8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成为合肥市教师队伍的首位捐献

  • 发放关爱卡为困难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摘要:本报讯6月25日上午,由合肥市蜀山区民政局、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共同举办的“感党恩办实事·喜迎建党100周年”——竹荫里社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暨蜀山慈善服务综合体三周年纪念活动在竹荫里社

  • 手抄墙报颂党恩

    摘要:近日,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杨干村94岁老党员程长才在自家外墙上创办了一期“七一”专刊手抄墙报,吸引许多村民和过往群众驻足观看。墙报内容丰富,有《发扬红船精神》《共产党像太阳》等10多篇文章和歌谱,描述了

  • 公安心向党护航新征程

    摘要:7月1日上午,舒城县公安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以不同形式收听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他们纷纷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时刻守护人民群众安全。图为偏远山区“背包警察”与辖区群众

  • 周广云:把百年党史讲到学生心坎里

    摘要:“七一”前夕,萧县黄口高中原校长、毛体书法家、年过八旬的老党员周广云再次来到萧县各中小学为学生们宣讲党史。这样的举动,他已经坚持了20多年。20多年来,他栉风沐雨,一辆单车跑遍全县23个乡镇,行程3万

  • 教师“爱心车队”送毕业生离校

    摘要:本报讯眼下正值高校毕业季,在蚌埠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余名教师自发组成一支“爱心车队”,开展“爱心专车”毕业生离校送站志愿服务。6月25日,蚌埠学院在学校行政楼前设置了毕业生“爱心专车”送站服

  • 花境扮靓节日街头

    摘要:6月30日,在合肥市徽州大道与中山路交口,过往群众驻足欣赏庆祝建党百年主题花境。连日来,合肥市中山路、环湖北路、徽州大道等主干道,增设一批建党百年主题花境,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李文琦/摄

  • “我们全家永远跟党走”

    摘要:今年5月刚度过百岁生日的张基全是一名有着67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自己百岁生日的理想与愿望,就是希望祖国越来越好。19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年,张基全出生在舒城县主簿原(今岳西县主簿镇)。幼时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岁老党员张基全的初心故事

“我们全家永远跟党走”

   期次:第7627期   

今年5月刚度过百岁生日的张基全是一名有着67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自己百岁生日的理想与愿望,就是希望祖国越来越好。

1921 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年,张基全出生在舒城县主簿原(今岳西县主簿镇)。幼时,他曾读过4年私塾,后因父亲早逝,家中贫困,弃学成为放牛郎。1950年,他进入当地供销社工作。那时,为支援农业生产,每到农忙时,供销社都会组织职工将村民需要的日用品和农具送货下乡。因在“送货下乡”小组中表现出色,1954 年,张基全被推荐入党,“我是供销社里第一个入党的,兴奋了好些天。”谈起当年入党的情形,张基全言语里满是自豪。

说话间,张基全还找出了 3 枚“钢铁英雄”奖章,上面写着“钢铁英雄 岳西炼铁第一师”。1958年,张基全被调到原岳西县钢厂工作,“因为炼钢成绩好,获得了‘钢铁英雄’的奖章。”

1959年,张基全被下放到沈桥公社,担任大队书记,1972年又调到姚河公社,担任公社党委副书记,1980年退休。在此期间,他曾多次担任岳西县人大代表,至今还保留着多份代表当选证书。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始终将党员身份作为自己的人生引领,踏实工作,兢兢业业。在沈桥公社,他与社员一起种田、插秧;在姚河公社,他带领社员搞林业,种植杉树和茶叶,每个大队都有百亩以上林场,如今的姚河乡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茶园面积近万亩,已成为生态之乡。

退休后,张基全也没闲着,他回到主簿乡,在集体企业(车木厂)担任供销员,走南闯北、开拓市场,将家乡的工艺品卖到了上海。5年后,他又回家发展起养殖业,“当时养了十多头水牛,卖给村民耕田用,一头牛能卖 800 元,效益很好。”闲不住的张基全,直到80多岁仍在田间劳作,种稻、种菜,样样亲力亲为。

“我家这幢房子,是 2008 年建的,当时太爷爷 87 岁,建房的事都是他来主导的。”张基全的曾孙张超说,他 10 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是由爷爷和太爷爷带大的。张基全非常重视教育,常对他说,一定要好好读书。在他的教育激励下,张超成为村民组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基全始终热爱党,永远跟党走。在90多岁时,他仍积极参加村里的党员活动,并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直到现在,他还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

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张基全说,从前,他饱受战乱之苦,住的是茅屋、山棚,吃的是苦菜,出行只能靠走路,想换点日用品,得挑着重担走上一整天去集市换;如今,家家户户住楼房,开小汽车,吃喝不愁,看病还能报销。“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才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我们全家永远跟党走!”(查灿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