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刚度过百岁生日的张基全是一名有着67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自己百岁生日的理想与愿望,就是希望祖国越来越好。
1921 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年,张基全出生在舒城县主簿原(今岳西县主簿镇)。幼时,他曾读过4年私塾,后因父亲早逝,家中贫困,弃学成为放牛郎。1950年,他进入当地供销社工作。那时,为支援农业生产,每到农忙时,供销社都会组织职工将村民需要的日用品和农具送货下乡。因在“送货下乡”小组中表现出色,1954 年,张基全被推荐入党,“我是供销社里第一个入党的,兴奋了好些天。”谈起当年入党的情形,张基全言语里满是自豪。
说话间,张基全还找出了 3 枚“钢铁英雄”奖章,上面写着“钢铁英雄 岳西炼铁第一师”。1958年,张基全被调到原岳西县钢厂工作,“因为炼钢成绩好,获得了‘钢铁英雄’的奖章。”
1959年,张基全被下放到沈桥公社,担任大队书记,1972年又调到姚河公社,担任公社党委副书记,1980年退休。在此期间,他曾多次担任岳西县人大代表,至今还保留着多份代表当选证书。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始终将党员身份作为自己的人生引领,踏实工作,兢兢业业。在沈桥公社,他与社员一起种田、插秧;在姚河公社,他带领社员搞林业,种植杉树和茶叶,每个大队都有百亩以上林场,如今的姚河乡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茶园面积近万亩,已成为生态之乡。
退休后,张基全也没闲着,他回到主簿乡,在集体企业(车木厂)担任供销员,走南闯北、开拓市场,将家乡的工艺品卖到了上海。5年后,他又回家发展起养殖业,“当时养了十多头水牛,卖给村民耕田用,一头牛能卖 800 元,效益很好。”闲不住的张基全,直到80多岁仍在田间劳作,种稻、种菜,样样亲力亲为。
“我家这幢房子,是 2008 年建的,当时太爷爷 87 岁,建房的事都是他来主导的。”张基全的曾孙张超说,他 10 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是由爷爷和太爷爷带大的。张基全非常重视教育,常对他说,一定要好好读书。在他的教育激励下,张超成为村民组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基全始终热爱党,永远跟党走。在90多岁时,他仍积极参加村里的党员活动,并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直到现在,他还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
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张基全说,从前,他饱受战乱之苦,住的是茅屋、山棚,吃的是苦菜,出行只能靠走路,想换点日用品,得挑着重担走上一整天去集市换;如今,家家户户住楼房,开小汽车,吃喝不愁,看病还能报销。“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才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我们全家永远跟党走!”(查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