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07-2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焙烧炉内抢答“烤卷”

    摘要:近日,在铜陵有色铜冠池州公司锌分厂检修现场,一支52人的队伍奋战在焙烧炉“肚子里”,经过连续24小时的作业,顺利铲掉40多吨炉皮,恢复炉壁本来面貌,圆满完成“烤卷”。“焙烧炉在生产运行中,锌砂会粘在炉

  • 伏天养护设备

    摘要:正值伏天,为确保设备安全度夏,安庆石化水务部在提前做好设备度夏检查消缺的同时,对关键设备做好“养护”,并按关键等级制定相应的切换周期、切换规定及试机时间,强化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确保设备优质运

  • 垃圾分类宣传

    摘要:为了增强辖区中小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近日合肥市瑶海区胜利路街道凤凰桥中心社区联合方园事务所开展“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社区志愿者现场演示四色垃圾桶即“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

  • 高温和弧光双重考验下的坚守

    摘要:芜湖连日持续高温,室外犹如蒸笼般闷热,让人们恨不得待在空调房里不出来,然而在中铁上海工程局一公司材料厂,有一群人却“全副武装”,头顶烈日,经受着高温和弧光的双重“烤验”。7月19日,笔者走进材料厂周转

  • 肥西:岗前技能培训让蓝领工人“蝶变”

    摘要:“技能短缺、就业难”“技能水平低、薪资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一部分蓝领工人。今年以来,肥西县人社局狠抓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精准摸排培训需求,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加大补贴力度,助推蓝领工人“蝶变”成

  • 夜巡供电线路

    摘要:“城南变2号主变A相桩头温度33.4℃,正常,未发现异常情况……”7月15日晚,在35千伏城南变电站,含山县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人员利用红外测温仪对站内一二次设备电缆接头、线夹等进行夜巡测温,全面掌握电网

  • 从《民法典民法典》里为劳动关系处理找答案里为劳动关系处理找答案(上)

    摘要:《民法典》涵盖民事、家事、商事诸多领域,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由于劳动法属于社会法的范畴,存在一些特殊规则,故未被《民法典》收编。然而,劳动法的规则具有不完全性,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民法典民法典》里为劳动关系处理找答案里为劳动关系处理找答案(上)

   期次:第7641期   

《民法典》涵盖民事、家事、商事诸多领域,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由于劳动法属于社会法的范畴,存在一些特殊规则,故未被《民法典》收编。然而,劳动法的规则具有不完全性,在处理有些劳动纠纷时需要运用民法典的一般规则。如果进行深入解读,会发现很多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从《民法典》中找到答案。本报已刊发过“《民法典》对劳资双方有哪些影响”等系列文章,这里再选编几则,以飨读者。

他人代签的劳动合同,在什么情况下算数?

李某入职某公司后的第二周,公司派员到 30 公里外的车间找李某签合同,但当天李某请事假未上班,经办人就让车间主任徐某代签了李某的姓名,并电话告知了李某。李某上班后,徐某将合同文本转交给李某,李某查看后未提出异议。半年后,李某离职并以他人代签的劳动合同不算数为由,要求公司支付给未签 书 面 合 同 的 二 倍 工资。那么,李某的理由能成立吗?

评析 《民法典》第161条规定:“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劳动合同虽然具有一定的人身属性,但不属于法律禁止由他人代为签订的合同,故劳动合同可以由他人代签,但事前要有劳动者的书面授权或者其他可以证明的证据。

那么,事前未获得授权,所代签的劳动合同算数吗?《民法典》第 171 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据此,他人代签的劳动合同获得劳动者事后追认的,应当算数。

本案中,公司让徐某代签劳动合同,公司已告知李某代签事宜,事后李某查看合同未提出异议,这种做法属于事后追认,如果公司留存有证明当时的劳动合同代签情况的证据,就可以认定徐某代签的劳动合同合法有效。相应地,李某要求公司支付未签书面合同二倍工资的理由就不能成立。

劳动关系中相关“期间”起始时间如何确定?

陆某入职某公司时签订了1年期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2个月。陆某转正后不久,公司认为他不能胜任工作遂对其进行调岗。陆某到新岗位工作1个月后,公司认为他仍不能胜任工作,就向其送达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说30日后双方劳动关系解除。那么,“30 日”从何时开始至何时结束?另外,公司在劳动合同中约定陆某的试用期为2个月合法吗?

评析 “期间”的计算涉及到劳动者工作年限的长短,从而关系到年休假天数、医疗期和经济补偿金数额等。《民法典》第 200 条至第 203 条规定,民法所称的期间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计算。按照年、月、日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日不计入,自下一日开始计算。期间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法定休假日结束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据此,公司提前 30 日通知陆某解除劳动合同,该“30 日”应当从陆某接到辞退通知的第二天开始计算。

《民法典》第1259条规定,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超过”“以外”不包括本数。《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这里的“1年以上”包括1年期劳动合同在内,所以陆某的试用期为2个月是合法的。

劳动者违背公序良俗,用人单位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宋某是某公司的员工,2021 年 1 月,宋某为迫使小贺与妻子离婚,采用打电话、发短信、发送不雅照片的方式持续多次骚扰小贺,公安机关认为宋某的行为破坏了小贺的正常生活和家庭关系,作出对宋某行政拘留4日的处罚决定。

宋某所在公司职代会通过的《员工奖惩制度》规定“劳动者违背公序良俗,损害公司名誉的”,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该奖惩制度已经载入公司《员工手册》,宋某签收了该《员工手册》。因此,公司根据《员工奖惩制度》的规定,在通知工会后,作出了解雇宋某的决定。宋某认为,公司系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在申请劳动仲裁后又起诉到法院。法院认为,公司制定的《员工奖惩制度》其内容和程序均合法,可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依据,遂判决驳回了宋某的诉讼请求。

评析 《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2项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民法典》第8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据此,用人单位有权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劳动者违反公序良俗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

本案中,宋某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公序良俗,且受到行政处罚,确已对某公司的名誉造成损害,违背了员工奖惩制度中的规定。公司据此解除与宋某的劳动合同,并通过了工会程序,不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潘家永)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