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63年,在马鞍山市和县警方的帮助下,年逾花甲的南京市民苗永康回到家乡和县,寻回失散半个多世纪的亲人。
7月13日下午,汽车在绵长的村道行驶。车内,65岁的苗永康双手扶膝,眼看窗外,略显局促。“通过DNA比对,您的家人应该是找到了,在白桥镇红旗村。”接到这通电话后,苗永康便一直有些紧张。
小时候,看到户口本上父母与自己的籍贯的出入,苗永康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被收养的。“当时就想,无论如何,要找回自己的家。”考虑到养父母的感受,他寻根的愿望一直埋在心底,直到养母离世,才鼓起勇气重回家乡寻找亲人。
2013年,苗永康在爱人的陪伴下来到和县,找到时任和县电视台《第七天》栏目主持人刘琴。那段时间,刘琴通过电视节目,帮了不少人重新寻回失散亲人。“养子苗永康1956 年 10 月 12 日出生,1958 年 12 月 5 日,由安徽省和县胜利社迁出。”根据户籍档案中简单的线索,刘琴带着他们到当地民政局、地方志办公室、相关乡镇问了个遍,都没有得到明确线索。一根线,似乎就这么断了。
今年5月,刘琴无意间看到一则通过DNA技术寻亲成功的新闻。她立马想起苗永康的事,便打电话联系和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高友兵,询问是否有可能。她了解到,2013年,高友兵所在的和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建立起了DNA实验室,并用3年时间建立起了本地DNA打拐样本库。高友兵立即答应帮助苗永康寻亲。苗永康的寻亲之路重燃希望。
取血样、处理、提取DNA、扩增基因座、图谱分析……通过一系列程序,事情终于有了进展。“我们从打拐系统100余条比对结果中,筛选出了 5 条重要信息,并根据这 5 条线索展开寻找。”和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室民警韩杰介绍道。
7月13日,刘琴、高友兵等人带着从南京赶来的苗永康,前往线索所指的和县白桥镇红旗村询问,在当地派出所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帮助下,苗永康终于如愿寻找到自己的3个兄弟姐妹。一家人见面后相拥而泣。哥哥孙礼潮激动地说:“母亲日夜思念你,我们去找了你好多次都没找到。这下,你终于回来了!”
从帮着寻找线索,到在网上帮忙发布寻亲视频,刘琴目睹了整个过程,终于让故事圆满了,“叶落归根。一段阻隔了63年的亲情重新连接,令人感动!” (本报记者 蒋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