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10-1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防灾减灾记心间

    摘要:10月12日,合肥市瑶海区铜陵路街道在辖区宝业东城广场开展“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摆放宣传展板、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引导居民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居民应对和防范自然

  • 无偿献血暖人心

    摘要:10月11日,淮南市寿县堰口镇党员干部踊跃无偿献血。近期,寿县各乡镇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结合党员主题活动日,组织乡镇机关、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党员干部带头参加无偿献血。陈彬/摄

  • 乡村小学里的守护者

    摘要:他没有骄人的业绩,却在长达20余年的学校工作中先后为5000多名学生送去温暖;他没有惊人的壮举,却曾远赴千里之外为村里的孩子筹钱建校;他没有担任过任何机构的职务,却在周围近十个村庄中享有崇高威望……近

  • 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摘要:10月12日,马鞍山市含山县姚庙中心学校老师在教学生认识玉米、红豆、水稻等农作物并介绍其种植、生长知识。当日,马鞍山市含山县姚庙中心学校开展“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号召同学们珍惜粮食,崇尚勤俭节

  • “最好的感恩就是参军报国”

    摘要:日前,入伍新兵陆续启程。对今年20岁的大二学生王志宏来说,携笔从戎奔赴军营,不仅仅是守卫国防,更是一场感恩之行。原来,早在十多年前,一场意外致使王志宏的母亲身受重伤,无法行走。政府的扶持和关心,让这个

  • 男子流浪八年终与亲人团圆

    摘要:本报讯“谢谢你们把他送回来,我们以为找不回来了……”近日,已离家八年的段某在亳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回到了他的家乡河南省太康县,一家人喜极而泣。2015年8月,一名在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的流浪

  • 耄耋老兵烈士陵园义务宣讲50余载

    摘要:“1938年,司令员徐海东率领新四军第四支队中的一支战地服务团驻扎周岗,营长张富民带领的部队刚到就四处了解情况,积极寻找发展共产党员……”在滁州市全椒县周岗烈士陵园,这段开场白,87岁的唐先义已讲了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耄耋老兵烈士陵园义务宣讲50余载

   期次:第7694期   

“1938 年,司令员徐海东率领新四军第四支队中的一支战地服务团驻扎周岗,营长张富民带领的部队刚到就四处了解情况,积极寻找发展共产党员……”在滁州市全椒县周岗烈士陵园,这段开场白,87 岁的唐先义已讲了数十载。1938年,新四军第四支队与战地服务团挺进周家岗(现为周岗),开辟周家岗抗日革命根据地,在这里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而作为烈士后代、抗美援朝老兵的唐先义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传承者和守护者。

自幼耳濡目染参加红色革命的“小勇士”

1938年,司令员徐海东率领新四军第四支队中的一支战地服务团驻扎在周家岗。队伍刚到,营长张富民就带领部队四处了解情况,积极发展共产党员。同年,唐先义的父亲、身为小学教师的唐家荣积极响应号召参加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营长动员我们全家加入共产党,并把我们家作为新四军的联系和活动地点。”唐先义说。当时,在张富民的建议下,唐家决定在家中挖出一条地道,这条地道便是由年幼的唐先义和哥哥唐先仁挖的。次年,为了更好地配合新四军开展工作,唐家举家迁往周家岗,家里的大人都在党内担任职务,就连年幼的唐先义兄弟二人都加入了儿童团,进行站岗、放哨、送信等基础工作。

迁往周家岗后,党员发展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当地先后成立了各种抗日组织,唐家20多名亲戚都加入了抗日组织并积极参加活动,唐先义的父亲更是在1943年这一年就发展党员30多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43 年下半年,唐先义的父亲遭到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关押。关押期间,敌人对唐先义的父亲严刑拷打,他的腿骨被折断,浑身伤痕累累,可就算如此,敌人依旧没能从他的嘴里得到任何消息。不久,日伪军扫荡而来,国民党军队闻风而逃,日军一把火烧掉其驻地,唐先义的父亲身受重伤,无法行动,英勇牺牲。1947 年,年仅17岁的唐先仁被捕入狱,被迫害致死。亲人相继牺牲,唐先义虽然一度陷入悲伤,但红色的火种却深深地扎根在他幼小的心里。

满腔热血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

1952年11月,唐先义偶然看到树上张贴的征兵告示,满腔热血立志报国的他决定瞒着母亲报名参军。当时乡领导问他为什么参军,唐先义说:“为了响应毛主席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乡领导深受触动,并让唐先义在之后召开的全乡动员参军大会上发言。后来,唐先义穿上军装回家,母亲看到他后又哭又笑,喜的是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儿子终于长大成人,悲的是儿子将要奔赴前线,生死未卜。

1953年7月6日,部队从吉林省跨过鸭绿江。7月9日上午,敌机突然来袭,十多架机枪猛烈扫射,部队伤亡过半,唐先义滚到田沟里,没有被击中。经过八个夜晚,部队行军到达三八线西线,唐先义被补充到志愿军68军203师609团3营8连。

由于物资紧缺,战士们常常一整天喝不上水,几天才能吃上一顿饭。唐先义与战友们克服困难,并肩作战,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7 月 27 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订,宣告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停战后,唐先义又加入到支援朝鲜人民战后恢复和建设的工作中。1955年5月,唐先义随部队回到祖国。

宣讲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义务讲解员

1966年,唐先义从部队复员。从母亲的口中,他得知周岗建立了烈士墓,父亲唐家荣已经被追认为烈士。清明节那天,他来到周岗,看着烈士纪念碑上父亲的名字,作为烈士后代的他,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一整天,他都守在烈士纪念碑前,主动向每个来瞻仰的人讲述当年的红色历史。

“看到父亲的名字刻在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我感到很光荣。作为烈士后代,我有义务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唐先义说,这是他开展义务宣讲的初衷,也是自己对已故亲人的一份誓言。每逢重大节日他都会来到周岗烈士陵园,把当年发生在周岗的红色革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周岗烈士陵园位于全椒县石沛镇境内,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上万余人前来瞻仰。从唐先义在滁州市区的家到周岗烈士陵园,直线距离36公里。多年来,他骑自行车往来,风雨无阻。一场讲解下来,口干舌燥,他的腰间常年挂着一个水壶,到了饭点就在集镇上随便买点吃的。为了方便联系,他自费印制了数百张“周岗烈士陵园义务讲解员”名片。“有些人来过一次后,还跟我预约时间,想再来这里听听我的讲解,我觉得很欣慰。”唐先义说。

唐先义在家乡这块热土上发光发热,把这一切当成了自己的使命和追求。1973年,唐先义见周岗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碑文不清晰,他便自费修缮;1993年,他给家乡的周岗学校捐赠3000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2017 年春节前,唐先义骑自行车去烈士陵园,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骨盆骨裂,休息了一两个月还未痊愈。家人劝说他卧床休息,等身体休养好了再去,但是清明节那天,他还是拄着拐杖坐车来到烈士陵园。

“今年是建党 100 周年,虽然我年龄大了,但我也想出一份力。”今年以来,87岁的唐先义已开展红色宣讲八场。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越来越多人加入到红色宣讲的行列。虽然老伴身体不好,医药等费用开销大,年初,他仍将积攒的一万元钱捐赠给了石沛镇敬老院。

“讲解革命历史是为了让现在的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现在了解周岗当年历史的人不多了,我要把周岗的革命历史讲给更多的人听。我今年虽然已经87岁了,但走路还利索,只要能走得动我就要继续讲下去。”唐先义说,他将继续在家乡这片热土上发挥余热,让红色精神一直传承下去。(许龙云 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