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从潘二矿综采机电首席大拿创新工作室到梅瑞劳模创新工作室,多年来,梅瑞和他的团队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带领身边职工进行创新。
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头人,梅瑞认为创新对现代能源企业来说不可或缺。参加工作23年,从一名普通的机电维修工成长为新时代的高技能人才,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品德,梅瑞先后获得“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安徽省技能大奖”“淮南工匠”等荣誉。2014 年4月,梅瑞成为潘二矿综采机电首席大拿创新工作室的领办人,带领专门的团队进行创新。创新平台的搭建让梅瑞着手汇聚单位机电高技能人才,打造高技能人才创新团队,积极开展技能业务培训,带徒弟、传绝技,培养一批操作技能骨干,实现技能人才倍增效应。定期举办大师冠名班、劳模工匠展绝活、基础强化班、精准技能培训班,针对特定专业来开展精准培训,参训学员由基层单位推荐选送。通过层层选拔把愿意学的职工挑选出来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从一周到一个月不等,上午理论授课,下午到实训车间进行实训教学,实行严进严出,真正做到“用什么学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提高职工的操作水平。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他们还购买了“透明液压”“机械装调”等实训装置来加强实操实训,从而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操作水平。
多年来,梅瑞带领的创新工作室获得了各种荣誉,被淮南市总工会命名为淮南市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被省人社厅命名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被省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命名为梅瑞劳模创新工作室……2019 年,以“梅瑞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整合“汪万华大拿工作室”“杨传清创新工作室”,成立了“潘二矿高技能(创新)人才孵化中心”,建成电气、综采综掘、一通三防等三个实操实训实验室,技能实操基地,统筹推进矿井高技能人才、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梅瑞带领工作室先后获得了14项国家专利,26项技术创新成果,开展精准培训班20 余批次,辅导比武选手获集团公司比武状元 4 人、二等奖 6 人、三等奖 7 人。带徒出师 40 余人,4人被提拔为中层管理人员,2人被评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劳模创新工作室也成为潘二矿自主创新的“孵化器”,职工成长的“加油站”。
为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创新的结果,梅瑞带领团队成员,立足煤矿生产实际,积极组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始终坚持把创新成果的应用作为检验创新成效的重要标准。
煤矿管道除锈,过去都是采用砂轮打磨进行处理,除锈速度慢,投入人员多,打磨过程中的锈块很容易伤人,处理后也往往使管道壁厚减小,达不到井下安全使用标准,隐患非常大。工作室接到这个任务后,开始查阅大量的资料,反复研究,认真比对,最后创新出利用高压水射流自动除锈装置,投入使用后,整个管道除锈过程完全实现了自动化,不需要人工搬运,大大减少工人劳动强度,管道外壁、内壁除锈过程一次自动化完成,只需 2 名工人操作,节省了 6 名操作人员,每年创造经济效益约86万元。
传统的液压支架侧护板维修方式存在效率低、危险性大的缺点,梅瑞和他的团队一起查阅资料,集思广益,根据钳工使用的台虎钳工作原理,设计出新型液压支架顶梁、掩梁检修平台,适用于所有液压支架侧护板的维修,操作简单,安全高效,与传统的检修方法相比,效率至少提高 3 到 5 倍,大大节约了作业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设备使用率。
目前,梅瑞带领的团队善于医治综采机电设备的“疑难杂症”,这一点已在全矿干部职工心中形成共识。潘二矿全矿上下已经形成了有难题找劳模、搞创新找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良好氛围。“创新无止境。作为新时代的技术工人,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带领身边的广大职工一起创新更是我应尽的义务。”梅瑞表示,“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全身心投身于创新工作中,组织和带动工作室全体成员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本报记者 何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