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新安源头率水河畔,五彩斑斓,寒风阵阵,落叶萧萧。每年的这时,我常想起慈爱低调的金家骐先生。
作为一名教师和文化学者,金先生可谓一专多能。当教师,棒棒的,是徽州名师;业余是版画家,创作成果丰硕;退休后从事徽州方言研究,造诣颇深。
金先生 1922 年 3 月诞生在率水河畔一个没落的徽商望族书香门第。祖父在苏州经商,父亲为清末秀才,后大力倡导新学,于1925年创办桃潭小学(今溪口中心小学前身)。
金先生出生时,家道已败落。他天资聪颖,小学成绩优异,刚毕业就辍学了,这成了他一生的痛。像很多徽州少年郎一样,十三十四,往外一丢,他去江苏镇江当学徒,在艰苦的谋生之余,奋发图强、专心学习,后成为一名小学教师。金先生一生为师,主教地理,兼教美术。中学、师范及大学都教过,桃李无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主编《徽州地理》等教材,多次为歙县的干部群众传授地理知识。他“润物细无声”地关爱学生,每一次批改作业,总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语。1950 年,他在休宁中学任教,举办了毕业班学生美术作品展,这些作品后被他珍藏。临终前,金先生委托小儿子把这些美术作品送还给当年的学生。当这些古稀之年的学生收到历经几十年已泛黄的作品时,惊讶不已,泪水涟涟。太令人感动了!是啊,教育是一项用心来做的事业,用一颗心去感动另一颗心。
金先生走上版画之路,是在同乡汪敏熹先生(今年 99 岁)影响下开始的。1943 年抗战期间,他到了上海,和那些左翼版画家密切交往,创作了一批黑白木刻漫画《日知录》,并在当时的上海报纸上连载。新中国成立后,他与赖少其、师松龄等人一起采风绘画,精心创作,其中《山区水力茶厂》(黑白木刻)曾入选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收藏;《希望》(三色油套)入选第八届中国现代版画展。
晚年,金先生还迷恋起休宁方言的深度研究,数年的乡野调查,日夜不停地思考研究,汇编成册,还多次在中国社科院《方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轰动一时。
金先生常说:“他一生版画创作的素材都来自徽州,来自新安江。”今天,他的魂魄永远地驻留在率水河的上空,最后岁月题写的“豸山古泉”碑刻,就镌刻在家乡溪口红庙观音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