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1-12-0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卖豆腐的父亲

    摘要:我的父亲,在贫困的年代,他是一个夜晚磨豆腐,白天挑着豆腐桶,走街串巷卖豆腐的人。正是他不辞辛劳,靠卖豆腐养活了全家。那时候,父亲常常前一天傍晚泡豆子,等到三更半夜,起床拉磨。磨好后,回锅煮沸,再压制成

  • 保洁李阿姨

    摘要:保洁李阿姨是大山里人,性子也像大山一样沉稳娴静。在学校里,你整天里听不到她一句话,总是在默默地拖地、冲厕所、清扫垃圾,上午一趟,下午一趟,雷打不动。看她身后洁净如洗的地面,我就想阿姨家里一定是一尘不染

  • 寒风细雨怀乡贤

    摘要:立冬时节,新安源头率水河畔,五彩斑斓,寒风阵阵,落叶萧萧。每年的这时,我常想起慈爱低调的金家骐先生。作为一名教师和文化学者,金先生可谓一专多能。当教师,棒棒的,是徽州名师;业余是版画家,创作成果丰硕;

  • 冬日里的暖阳

    摘要:母亲在寒风中为我们送行,车渐行渐远,母亲瘦弱的身影久久伫立在那儿,目光依依不舍地追随。我心中不由掠过一丝心痛。这次见面,近九旬高龄的母亲依然很干练。她在四层高的楼梯轻松地上上下下;她在厨房忙碌,不一会

  • 不愿飞走的“金凤凰”

    摘要:朱山杏考上大学那年才19岁,乡亲们说是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是广德大山里的骄傲。送她上学的那天,父亲一路上兴致勃勃地吆喝着拉车的老牛,还不住地摇晃着身子。看着父亲高兴的样子,山杏眼里盈满了泪花。父亲

放大 缩小 默认

卖豆腐的父亲

   期次:第7731期   作者:□鲍海英

我的父亲,在贫困的年代,他是一个夜晚磨豆腐,白天挑着豆腐桶,走街串巷卖豆腐的人。正是他不辞辛劳,靠卖豆腐养活了全家。
那时候,父亲常常前一天傍晚泡豆子,等到三更半夜,起床拉磨。磨好后,回锅煮沸,再压制成品,常常到天明。这时,父亲挑起装豆腐的水桶,高声吆喝“卖豆腐啦”!
      本指望磨豆腐、卖豆腐,能改变家境,可事实上,除了父亲的日夜辛劳,我家的日子并没有改善多少。记得上初中时,我穿得破烂不堪,更没有零花钱,周末回家唯一能改善营养的,就是父亲卖不掉的豆腐。
      记得那是初三的冬天,北风呼啸,天空突然飘起了雪花。住校的我,忘带御寒的棉衣,冷得直哆嗦。那天我们正上语文课,父亲挑着卖豆腐的木桶,来到了教室门前。看见土掉渣的父亲居然来学校找我,我不禁羞红了脸,低着头,在同学面前无地自容。
      父亲没看到我,执拗地在教室门前徘徊,他把头伸向教室,不停向里张望。这时,我再也忍受不了父亲四处张望的目光,起身走出了教室。
      见我从教室出来,父亲顿时喜笑颜开。原来,父亲冒着大雪来,是给我送来一件新棉衣。为了不耽误我学习,父亲嘱咐我几句后,转身挑起担子就走了。
      可就在我刚要走进教室门槛时,我突然听到身后的父亲,朝我大喊,只见他一边气喘吁吁向我跑来,一边喊:“等一下,等一下!”
      我转身,莫名地望着奔向我的父亲,只见他手中挥舞着几张钞票,急切地说:“刚才我忘了,你的生活费,不能省,该用就得用。”
     我接过父亲递来的几张纸币。那是怎样的纸币呀,那上面浸满了油渍和汗渍,似乎还有豆腐味,脏兮兮的。我攥在手里,感觉纸币似乎还带着父亲的体温。
      望着父亲在雪地上留下两行深深浅浅的脚印,我的眼泪潸然而下。
      第二年,我考上了高中。我第一次发现父亲的眼睛好亮。再后来,我上大学,父亲继续挑起担子卖豆腐,我坐在安静的教室里发奋读书。
      如今,我早已有了工作,父亲也不再挑着担子卖豆腐,可我始终忘不了卖豆腐的父亲。因为在我成长的青春岁月中,正是卖豆腐的父亲,给了我人生无穷的动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