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级工会正在大力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围绕“吸引过来、组织起来”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工作成效,但这仅是开头,接下来要进一步下功夫做好“巩固下来”的工作。
要跟进指导。在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用工单位和行业、区域成立工会组织后,必须持续跟进指导,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对建会入会基础薄弱的,还要“开小灶”“加特护”,做到工作没有步入正轨前“不断线”。实践中,有的单位采取“条”(行政、行业)“块”(网格、区域)结合和专班、专人“包保”的方式落实跟进指导责任;有的单位根据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情况实行分级、分类指导,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学习借鉴。
要建强组织。这是把各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稳固下来”的关键。要建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组织,发挥其承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的“兜底”功能;要建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用工单位和行业、区域工会组织,指导其选好工会主席和领导班子,激活内生动力;要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法,加大有关新任工会主席和主要成员的针对性培训、实训工作,切实提高其开展工会工作的能力;要采取精神奖励与履职津贴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有关工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光荣感责任感。
要优化服务。没有优质的工会服务,就吸引不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更无法稳固下来。要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用工关系复杂、就业灵活的特点,主动提供有关法律咨询和劳动争议调解等服务;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多数“在车轮上讨生活”的特点,积极提供劳动保护与职业健康、职工互助保障、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等服务;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收入不稳定的特点,适时提供工会“四季送”、困难帮扶救助等服务;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流动性大、文化程度相对偏低的特点,开发专用平台,实施“极简化”服务,增强服务粘性;针对新就业形态企业(平台公司)往往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等特点,及时掌握各方诉求,通过各种渠道提出意见建议,促进法规制度建设和良好生态建立。此外,还要持续加大投入,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和有关工会建设提供有力的工作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