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内,催生经济价值8000万,这是黄山市黄山区“博士入企”行动阶段性成果。从企业提问到博士解题,再到转化应用,该行动立足问题导向,通过细致摸排企业技术需求,对口挖掘高校院所科研资源,促成人才供给端与企业需求端精准对接,走出了柔性引智新路径。“根据博士方案,采用Z字形输送带将物料提升后水平输送延至出料口,或许会减少三角包掉袋现象。”
“科学确定尘源点并采用针对性控制措施,将滚筒上部全部封闭,中间利用螺栓与下部罩壳连接一起,这倒是个不错的设想,尽快与厂家联系进一步实验。”近日,在该区经开区黄山水工茶业有限公司,几位生产管理人员与研发人员讨论得热火朝天。
原来,“滚筒匀堆产生较大灰尘”和“物料输送自动化连续化”这两大生产难题一直困扰着该公司经营者。黄山区掌握到这一情况,以安农大皖南实验站为媒介,牵线搭桥引进茶学专业吴正敏博士,于 10 月正式签订服务协议。随后,吴博士两次赴现场调研,根据企业现有加工设备研究分析,提出了上述解决思路。
“很感谢区里关心,引进博士共同攻关,相信不久我们将取得更大飞跃。”提及博士服务,该公司当地负责人陈小辉称赞不已,并表示,公司内部正在计划做系列模拟实验予以验证。
走进黄山耀利水上设施有限公司车间,浮筒浮箱及连接物的生产正如火如荼进行着。“我们已在扬州、无锡等地建设水上综合体乐园,这离不开张博士的鼎力支持。他通过数据比对确定研发方案,利用工作室 3D打印技术多次实验,帮我们解决了水上浮动泳池池底平衡等技术难题。实验过程中,张博士不厌其烦,是位特别实在的专家。”该公司技术带头人孙毅由衷感叹。北京大学张国林博士在与耀利水上结对后,充分发挥其力学及结构学专业优势,帮助企业突破若干技术瓶颈,创造经济效益逾千万元。
据了解,黄山区在做好食宿、交通相关保障之外,为入企博士提供不低于10万元的经费支持,同时明确工作时间、技术攻坚、企业评价等考核标准,对考核合格的再补 5 万元。目前已成功促成清华、北大、浙大等重点高校的 7 位博士与区内 7 家重点企业签订长期服务协议。博士们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软件系统框架搭建、水上景观设计、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鳜鱼低温发酵、腊味加工工艺等疑难杂症30余个,赢得了企业主的广泛肯定。
(欧阳如晨 吴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