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1-1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多轮驱动助力发展

    摘要:蚌埠市固镇县总工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着力找准工作定位。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积极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四五”创先争优劳动竞赛活动,促进了企业技术、管理、服务创新和经济社

  • 歙县:环卫工人拜大年

    摘要:1月13日,歙县环卫工人在徽城镇张曙音乐广场拍摄《劳动者之歌》视频,祝福祖国昌盛、人民安康,微信给市民拜大年。歙县城管局为满足环卫工人展现劳动者美丽形象,利用工作之余为环卫工人拍视频、拍抖音,并通过县

  • 幸福驿站“爱心”情暖户外劳动者

    摘要:本报讯1月10日早上,肥东县总工会一行深入店埠镇唐杨社区工会幸福驿站,为此处户外劳动者免费发放早餐。在附近工作的环卫、城管、交警等户外劳动者每人都领到了腊八粥、面包、鸡蛋等早餐。此次“肥东工会幸福驿站

  • 观看主题影展感受沧桑巨变

    摘要:本报讯1月12日,蚌埠市总工会组织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来到蚌埠市文学艺术中心,集中观看“走长征路、拍红军魂”主题摄影展。本次摄影展是由蚌埠市八位摄影家在2021年“七一”前夕,沿着红军在四川、青

  • 开展学习新修改《工会法》知识有奖问答

    摘要:本报讯近日,马鞍山市总工会开展“庆元旦迎新年”有奖答题活动,活动吸引了3000多名职工踊跃参与。为提高职工群众对新修改的《工会法》知晓率,马鞍山市总工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两期解读推文,在元旦期间开展

  • 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

    摘要:本报讯1月7日,芜湖市总工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在市职工服务中心召开。授课中,市委宣讲团副团长何党生作《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厚植“六心”文化体系唱响和谐主旋律

    摘要:多年来,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青阳县供电公司发挥工会作用,着力构建“凝心、同心、贴心、舒心、暖心、入心”的企业文化体系,以企业文化的活力激活生产力,增强企业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

  • 宋能超:合轨“老司机”模范新标兵

    摘要: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为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新风,深

放大 缩小 默认

宋能超:合轨“老司机”模范新标兵

   期次:第7759期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为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新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省总工会、省文明办选树了 20家“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和 20 名“全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引导职工养成健康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和道德品质。本报特设专栏宣传报道被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以此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手柄轻四两,责任重千斤。”从入职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来,他一直用这句话提醒自己,只要坐在司机台前,就要为乘客安全负责。作为合肥轨道首批地铁司机,从单独上岗至今,他安全行驶近15万公里,在岗期间未发生一起有责安全事故。他是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电客车队长、合肥市“宋能超蓝领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宋能超。

立足岗位尽职责,树立模范新标杆

92年出生的宋能超是个标准的90后,自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扎根本职工作,刻苦学习,精益求精,钻研专业知识。全省首条地铁线路——合肥轨道 1 号线的筹备面临人员紧缺,经验不足等问题,他为了乘务专业运营筹备工作顺利开展,主动请缨投入首批电客车调试工作。7月的合肥天气炎热,密闭隧道内环境封闭、空气湿热、能见度低,进入隧道仿佛身处大蒸笼一般。面对相对恶劣的环境,他毫不退缩地选择了专注与坚持,每天驾驶列车回库后身上的衣衫都会被汗水浸透。为了早日完成各项调试任务,实现设备与人员的精准磨合,他甚至来不及吃饭,一次又一次开着新线列车穿梭在庐州城下,用青春和汗水打磨着工匠精神,用恪尽职守的品质书写着地铁青年司机的青春誓言。

地铁列车在黑黢黢的隧道里行驶,洞内昏暗,线路复杂,工作中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造成事故。地铁司机作为承载乘客运输安全的关键性岗位,不仅要将乘客安全准点运达目的地,还承担着突发情况时的应急处置工作。如何保障列车平稳有序运行,如何在发生故障时保持镇定不慌乱,他一直在思考。为了提高青年员工的业务知识和素质水平,他在工作之余认真钻研、总结经验,创新建立了班组的“每日行车安全预想”“每日一例一片”工作机制、电客车司机故障应急处置法——宋能超故障应急处置口诀、“列车紧制不缓 141 法则”等,有效避免了日常工作中人为操作失误的发生。在第十届全国交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他代表我省获得了团体第四名、个人全国第十四名的好成绩,并荣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

传道授业谋创新,服务乘客保出行

长期工作在地铁运营第一线,宋能超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随着自身技能的不断提升,他开始致力于在实际工作中言传身教,将掌握的技术和行车经验传授给身边更多的同事。由他负责打造的合肥轨道集团首个市级蓝领工作室——“宋能超蓝领创新工作室”以“传承工匠精神,培养技能人才”为工作导向,实现技术与技能上不断创新与突破,强化司机队伍核心能力建设,发扬“比、学、赶、帮、超”与“传、帮、带”的精神,为合肥轨道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高本领的轨道司机人才,有效保障了万千乘客平安出行。

他带领工作室成员根据运营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经过反复论证和实地检验,先后研发出列车故障仿真模拟系统与司机室VR建模、除尘管路限压阀、列车对标精准测试仪、地铁站台门模型等十五项技术创新成果,申报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3项,对司机规范列车制动操纵、改善列车起制动不平稳的现象、保证列车定位停车、明显降低列车机械磨损和能源消耗、提升新入职电客车司机驾驶技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 2020 年工作室共计优化、完善解决 20 多个一线困难与问题,组织司机强化培训 1300 多人次,培养265名取证上岗司机,制作与编写了30余本培训教材,开展工作室参观、学习、交流共建32场。工作室成员先后获得了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合肥市金牌职工”“合肥市优秀五小创新成果”等多项荣誉。

向上向善好青年,疫情防控勇当先

“岗位可以平凡,但把普通工作做到极致却可以伟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时代的‘雷锋’。我想要像雷锋一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夜以继日、默默无闻坚守在延伸的城市轨道线上,用辛勤的汗水和无悔的青春守护乘客安全路。”宋能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好青年、热心肠、热心公益,这是大家对宋能超的评价。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主动写下请战书加入合肥轨道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每天为车队班组成员测量体温,发放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严格开展工作区卫生消毒,确保电客车的安全驾驶,保障乘客及值守人员的健康安全。疫情期间,他负责的车队已累计完成安全驾驶里程90万公里,体温测量与汇总上报5600多人次,组织领取与发放口罩12000余个,工作区卫生消毒作业300余次。多年来,他每年参加社区志愿公益服务平均时长80小时以上,多次获得社区“志愿标兵”等荣誉称号。

“青春无悔,筑梦合轨”——这早已成为宋能超的座右铭。从青涩的学生蜕变为一名优秀的合轨“老司机”,未来,他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践行“安全、准点、舒适、快捷”的运营服务目标,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定青春梦想,努力铸就轨道交通行业青年司机新标杆。(合轨)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