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团结带领安徽‘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发扬‘援藏精神’,发挥引领辐射作用,为山南二高内涵式发展、为山南市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我省援藏教师,现任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副校长,朱超同志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时感慨说。
进藏为什么?为雪域雏鹰振翅翱翔
2019年8月,时任阜阳市颍上二中副校长的朱超,在接到阜阳市教育局关于选派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的通知时,心情万分复杂。组织上明确选派他入藏担任“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管理人员并担任受援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但年逾八旬的老父亲癌症复发还处在化疗阶段,母亲患老年抑郁症,孩子在上九年级……面对困难,朱超没有退缩,毅然踏上了援藏之路。
初到高原,低压、缺氧导致的高原反应让朱超头痛欲裂、腹胀腹泻、彻夜难眠,受援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亟待完善和解决。受援学校是山南市唯一一所自治区示范高中,在校学生近3000人,占自治区人口近1%,99%都是藏族学生,还有少数是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学生。朱超顶着高原反应带来的种种痛苦,深入教学一线,就学校课堂教学及教研活动的开展、影响教师积极性的因素、学生对教学及在校生活的期望和要求等进行了全面地摸排,找出了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和管理制度上的问题,并利用难得的寒假返乡时间,有针对性地加以修正和完善。
在朱超的提议下,受援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累计废除 6项不合理制度,完善8项原有制度,制订14项新制度。2021年高考,山南二高总上线率、普本达线率、重本达线率均取得突破,其中普本达线率更是比 2020 年大涨 28.08%,两个新设汉族班达线率均为 100%。朱超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为一批批雪域雏鹰插上了翱翔于祖国蓝天的翅膀。
在藏干什么?打造“立德树人”新高地
朱超坚持“立德树人”,制定德育工作方案,探索实行“四化一体”德育工作思路,即思政工作制度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思政活动品牌化、基地共建社会化,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
两年来,受援学校先后举办了一系列品牌化德育活动。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三千藏汉师生同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以“讲好传统文化、凝聚皖藏亲情”为主题的端午节文化系列活动,为藏族学生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组织藏族师生一起包粽子等,进一步增强了藏族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举办以“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为主题的庆祝教师节活动,营造拼搏奋进、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良好校园氛围;举行主题为“皖藏两地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2020年庆国庆·迎中秋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文化交融……
2019、2020年连续两年,安徽教育援藏工作队被山南市委市政府授予“山南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并被推荐申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先进单位”。《用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学校“立德树人”功能》的工作案例获得西藏自治区首届“两融杯”教育教学成果交流及展示活动一等奖。
离藏留什么?留得桃李芬芳满藏源
“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面对西藏教师队伍教学理念相对传统,校本培训形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朱超决定充分发挥援藏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他积极组织援藏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上4节示范课、开展2次讲座、听30节本地教师的课并进行交流评课;落实援藏教师与本地教师的“一加一结对”“青蓝工程”等举措;积极争取安徽援藏资金,其中800多万元用于偿还学校历史欠债、1500余万元用于改造校园网络及建设空中课堂、智慧校园……
两年多,受援学校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得到了创新,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向创新型、学者型、研究型的专业化教师转变。朱超在受援学校教职工大会上说:“来援藏是‘输血’,但光靠‘输血’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教学理念上相互融合,甚至相互‘碰撞’,取长补短,变‘输血’为‘造血’,为山南教育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近 3 年,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被认定为自治区示范高中,荣获民族团结先进集体,自治区首届“两融杯”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朱超也被评为安徽省最美教师、阜阳市优秀共产党员、阜阳市优秀援藏教师等荣誉称号。
离藏留什么?朱超说:“我在藏源之地,留下了我深深的足迹,留下了我和队友们带出来的教学骨干,留下了我用心血浇灌出的一批批桃李,留下了安徽人民对西藏人民的深厚情谊……”(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