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1-1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十一部影片竞争春节档

    摘要:虎年新春倒计时两周,大年初一的预排片表上共有11部新片,张艺谋、陈凯歌两位“第五代”导演作品首次在春节相逢。整个档期类型包括战争、青春、喜剧、体育、动画等。11部新片中,《长津湖之水门桥》与《狙击手》

  • 二O二二安徽农民春晚开启乡村振兴新画卷

    摘要:本报讯花鼓灯、舞狮、虎头娃、无为鱼灯……由省农业农村厅、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安徽省2022农民春晚》将于春节期间在安徽卫视、安徽农业·科教频道开启大幕。本次晚会由“谁不说俺家乡

  • 摘要:①1月15日,合肥市轨道集团与市文联组织12名书法家在轨道交通4号线天鹅湖站、合肥南站义务为民写春联。书法家们在现场挥毫泼墨、奋笔疾书,行云流水间流露出浓浓的年味,一副副承载着美好祝福的春联跃然纸上。

  • 迎春送“福”年味浓

    摘要:1月14日,淮北市总工会组织职工学习制作以春节元素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感受我国传统剪纸艺术魅力,迎接农历虎年春节。张锋/摄

  • 非遗传人坚守12年创作生肖剪纸

    摘要:近日,阜阳民间剪纸艺术家、省工艺美术大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葛庭友的生肖剪纸系列出炉,为《祥虎迎春》《瑞虎迎春》两幅剪纸长卷。这已经是葛庭友连续12年创作生肖剪纸作品了。在阜阳师范大

  •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迎来试运行

    摘要:本报讯1月13日,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迎来试运行,标志着我省又新添了一张闪亮的历史文化名片。该馆是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位于淮南寿县新城区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范围内,建筑面积15510平方米。建

  • 延庆冬残奥颁奖广场进行首次全要素演练

    摘要: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近日,延庆冬残奥颁奖广场进行了第一次全流程、全要素演练。本次演练不仅标志着延庆冬残奥颁奖广场已具备赛时运行条件,也意味着北京、延庆、张家口三赛区颁奖广场的运行工作已准备就绪,基本

  • 我省出台推进工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摘要:本报讯近日,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部门联合发布《安徽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根据方案,到2025年,我省将树立具有徽文化风格和新时代特色的安徽工业文化新

  • 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徽会歌吉祥物正式发布

    摘要:本报讯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新闻发布会日前在合肥举行,会上发布了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的会徽“徽风皖运亭好滁州”、会歌《舞动精彩》、吉祥物“滁宝”和主题口号“皖美省运亭好滁州”。据介绍,2022年,安徽省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出台推进工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

   期次:第7761期   

本报讯 近日,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7 部门联合发布《安徽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 年)》。 根 据 方 案 ,到2025 年,我省将树立具有徽文化风格和新时代特色的安徽工业文化新形象,丰富工业文化新内涵,建立工业文化发展新机制,形成工业文化保护利用新格局,促进工业文化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

《方案》要求传承弘扬工业文化精神,强化工业文化保护利用,创新发展工业文化产业,推动工业文化制度建设,将工业文化作为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工业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和推动力。

《方 案》特 别 提 出 培 育 企 业 家 精神。倡导实业兴国的发展理念,培育一批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把握时代脉搏、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队伍。在弘扬工匠精神方面,要求树立工匠标杆,充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营造崇尚精益制造的产业氛围。引导培育一批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用户至上的高素质高技能技术工人,使工匠精神成为制造者的行为准则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

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培育创建工业博物馆,发展工业研学旅游,《方案》对工业文化保护利用等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支持各地老工业城市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和历史传承,将工业遗产纳入更新改造范围,融入城市发展格局,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变;建立全省工业博物馆信息资源库,推动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征的工业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企业博物馆和工业历史名人纪念馆;支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一批数字化、可视化、互动化、智能化的新型工业博物馆;支持依托工业遗产、工业博物馆、现代工厂等工业文化特色资源,打造一批工业研学旅游项目,构建一批工业研学旅游目的地,开发一批工业旅游创意产品,设立一批工业文化用户体验中心,广泛提升社会公众对工业文化的知晓度、参与度。

在此基础上,《方案》进一步支持各地结合文化节、艺术节、博览会等,举办丰富多彩的工业文化活动,如鼓励创作弘扬工业文化的各类文艺作品,组织大国工匠、企业家、技术能手(大师)进讲堂等,传播我省优秀工业文化。(本报记者 万慧玲)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