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2-1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摘要:◆李克强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因地因苗抓好春季田管,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证监会发布《境内

  • 蚌埠:“五聚焦”落实就业援助行动

    摘要:本报讯为做好春季就业服务工作,推动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在本省本市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就业援助常态化,根据省总工会统一部署,近期,蚌埠市总工会决定开展“工会送岗位乐业在江淮”全市工会就业援助行动。聚焦就业创业

  • 马鞍山打造“青鸟消防安全产业园”

    摘要:本报讯2月11日,青鸟消防公司与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青鸟消防安全产业园”项目云签约仪式,把握消防安全电子产业未来升级发展的窗口机遇期,打造构建长三角产能基地与研发、营销分中心。青鸟消防安全产业园

  • 173名“安徽省优秀环卫工人”获通报表扬

    摘要:本报讯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总工会印发《关于开展“安徽省优秀环卫工人”和“安徽省优秀环卫企业”选树活动的通知》,在选树活动中,劲旅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安徽省优秀环卫企业”、阮雄等173

  • 包元宵迎佳节

    摘要:2月12日,中煤新集公司板集煤矿志愿者和矿工人一起包元宵、品元宵、叙亲情,提前感受元宵佳节的快乐,弘扬传统节日文化。陈正飞/摄

  • 站台上的特殊交接

    摘要:“这几天妈妈的精神状态怎么样?”“银耳、小米都在锅里泡着,你回去直接熬就行……”2月11日,在合肥火车站的站台上,乘务员刘红接过爱人杨威手中的陪护证,完成了家庭工作交接。春运中,这样的工作交接,在刘红

  • 在穿行于夜幕中的1路公交车上

    摘要:她今晚会来吗?她会像往常一样,登上这穿行在夜幕中的1路公交车吗?2月9日,大年初九的晚上,记者迎着寒风,伫立在阜阳卷烟厂门口的公交站台上,心中猜测不定:大过年的,天气又不好,答朝荣,这位阜阳市民人尽皆

  • 应急实际操作演练

    摘要:2月12日,合肥供电段阜阳供电车间阜阳北供电工区利用双休日,组织青工开展应急实际操作演练。武月亮/摄

  • 摘要:“工会送岗位乐业在江淮”。2月上旬至3月底,全省工会开展就业援助行动,敬请关注省市县总工会官网。电话:12351

  • 春风送温暖就业送真情

    摘要:2月12日,求职者在招聘会现场了解企业岗位用工信息。当日,六安市开展“春风送温暖、就业送真情”为主题的虎年新春“春风行动”首场线下招聘会,当地近80家知名和龙头企业现场揽才,提供涵盖了工业制造、食品餐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穿行于夜幕中的1路公交车上

   期次:第7775期   

她今晚会来吗?她会像往常一样,登上这穿行在夜幕中的1路公交车吗?

2 月 9 日,大年初九的晚上,记者迎着寒风,伫立在阜阳卷烟厂门口的公交站台上,心中猜测不定:大过年的,天气又不好,答朝荣,这位阜阳市民人尽皆知的全国劳模,保不准今晚不会上车了,毕竟,她已经65岁了,几年前又得过一场大病动了手术,身体和年龄都非往日可比。今晚,记者的采访计划可能要落空。

此次采访的念头,缘于阜阳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房继红的推荐:“答朝荣2012年退休又被单位返聘后,白天在公司服务室紧张工作,晚上八九点钟仍登上公交车跟车服务,将这份分外事坚持做了近十年,她的行为,诠释了一个全国劳模的高尚风范,你们媒体应该大力宣传。”对于房继红提到的这位答朝荣,记者可谓十分熟稔,多年前曾先后几次对其进行重点报道,听了房继红的介绍,记者就有了“私访”的打算:不打招呼,采取偶遇的方式,一探究竟。如此,便有了记者今晚的站台守候。

瞧,一辆公交车过来了,未见她的身影;又一辆公交车过来了,也未看到她的笑脸。9 时 20 分,又一辆公交车缓缓驶入站台前,记者听到了那久违的声音:“乘客们,烟厂到了,请下车。噢,老大爷,您慢点。”随之,答朝荣扶着一位老年人从后门走下车来。见了记者,答朝荣一愣:“哟,兄弟,您到这边来了,赶快上车吧。”上了车,顾不上和记者寒暄,答朝荣操着“阜阳版”的普通话,习惯性地开始播报了:“乘客们,晚上好,请带好口罩,防范疫情。为了方便您乘车,我把 1 路公交车首末班车时间报一下,晚上1路公交从火车站最后一班车发车时间是 9 点 50 分,从高铁西站最后一班车发车时间是11点……”

答朝荣的“播报”刚结束,一个中年妇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我到商厦,还有几站?”又一个男子接着问道:“我到汽车北站怎么转车?”

“同志,您坐好,到商厦还有三站,到了我喊您。”

“这位乘客到汽车北站,请从百货大楼站下车,转9路再坐两站向左步行几百米就到了。”答复完两人的问题,车辆开始向左转弯,答朝荣又亮开了她略有点沙哑的噪门:“乘客们,车辆转弯,请站稳扶好,注意安全,下一站是农机公司,请到农机公司的乘客拿好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车。”一分钟后,车辆在农机公司站台前停下,不想车的前门打不开了,见状,答朝荣从口袋中掏出手电筒向前门走去,打开手电筒帮助司机查看,司机扳两下门泵,焦急地说:“前门打不开了。”

“兄弟,您别急,那就光开后门,我从后边看着。”答朝荣急忙应道。“大姐,幸亏有您在。”……车辆继续沿着线路行驶,路上,每到一站,答朝荣都起身站在后门口,迎送上下乘客,帮着乘客拿行李。车到百货大楼站,她又向那位到汽车北站的乘客叮嘱一遍。这时,上来一位明显带着醉意的汉子,见他走路歪歪斜斜,答朝荣忙上前扶住了他:“大兄弟,您坐好。”汉子坐好后,夸张地将双手高高举起示意:“我认识你,你是劳模,我家住怡和庄园,哪天请你到我家坐坐,汤圆饺子随便吃!”

“好,谢谢兄弟,改天我去看您,今天可需要我送您?”

“不需要,我家属在站台等着呢!打电话了,怕我喝多,我没喝多!”

“那好,有人接就行了。”

他们的对话,触动了一个即将下车的年轻人,走到车门口的年轻人优雅地向答朝荣挥挥手:“我是第二次见到您,您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服务有温度,工作有态度。”

“谢谢您的夸奖,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大家在各自岗位上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祝您工作顺利,再见!”

车驶入西湖大道,乘客渐少,偌大的车厢只剩下两个乘客,答朝荣把目光转向记者:“兄弟,您从哪下车?您看一直没顾得和您叙话呢!”

“我到高铁西站,顺便体验下您们的工作。”话题,在隆隆的马达声中展开,记者心中的谜团,被她滚烫的话语一一破解。“几十年在车上习惯了,我一天不跟车跑一趟,跟掉了魂一样。晚上跟车跑一趟,见见乘客,回去我睡得踏实。”

“不错,现在是有语音播报,可是坐在后面的老年人听不清,我人工报一下,效果还是好些。”

“晚上八九点,乘客喝醉的多,小孩和家长怄气,跑出来的也多,我上车碰到他们,能帮着解决。还有晚上驾驶员容易疲劳驾驶,特别是快到高铁西站那一段路,人少又僻静,我跟车给驾驶员壮个胆,也能提醒他们,省得犯困……”

答朝荣朴实的诉说,在记者心海溅起波澜:多年如一日,放弃休息,把本该安度晚年的时光,放在继续为乘客服务上,这是多么赤诚的情怀!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这种情怀和奉献,怎不令人感佩,给同事注入向上的动能?这不,本次公交车驾驶员就分明感受到了这种效应。10时零6分,车辆准时到达高铁西站,这位叫周查查的驾驶员对记者如此坦言:“只要答师傅上车,我们就觉得身上增添了一股力量!”

(本报记者 李群)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