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讲机、视频仪、打点机、工作印章、《列车行李包裹运输密度表》、《客运班组台账》等备品和台账一一清点了一遍,再仔细地整理下制服,2 月 6日,59 岁的徐玉勇像往常一样再一次登上了合肥开往广州东的 T221 次列车,开始了单程 19 个小时、全程76小时的乘务工作。
徐玉勇是列车上的行李员,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他们每天忙碌在位于火车末端一节的行李车厢内,为旅客行李包裹的安全顺利运输保驾护航。
1980 年,17 岁的徐玉勇成为了一名铁路工作者,从此便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坚持就是 42 年。一聊起当年的春运,徐玉勇一脸感慨:“那时旅客多,车还少,又挤又脏,和现在条件差太多了。人最多的时候,交接班都要从旅客肩上或身上爬过去。”他已记不清这是他第几次在列车上度过的春节。
2008 年 7 月,因职务调整,徐玉勇开始从事行李员工作,没想到,,一下就干到快退休了。少言寡语的他,每次谈起行李包裹的话题,总有说不完的话。
“行李的摆放要讲究重不压轻、大不压小、方不压圆,不能堵门,也不能超高;要摆得稳,防止行李坍塌,还要留出通道;不同到站的货物要分开摆放,远得放里面,近得放门口,如果沿途好几个站都要装行李,从一开始就要预留空间,提前做好预想;易碎品、易受潮品和不同站点的货物摆放都有讲究……”在他看来,行李员也算是一个技术工种了。
除了注意行李包裹摆放的要求之外,行李员还要负责行李包裹的管理和维护,保障货物在火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火车开行后,行李员每个小时都需要巡逻一次,并到固定的地方“打卡”记录。徐玉勇说:“工作中不能偷懒,一定要确保行李包裹的安全。”十几年过去了,经他手的行李包裹多达十万件,从未发生过一件行李丢失或是损坏事件。下班后还要认真填写《列车行李包裹运输密度表》《客运班组台账》、上传视频资料等。
今年的春运对徐玉勇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因为再过 3 个月他就要光荣退休了,这是他最后一个春运。说到退休,他显得有点难过:“我舍不得离开这待了许久的126平米的车厢,也离不开这些我经手的‘特殊旅客’”。
(张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