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6-2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看好后半截

    摘要:看人只看后半截,这话出自《菜根谭》。创业难,守业更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人在一穷二白时,有冲劲,肯努力,还不算太难。毕竟,可供选择的路并不多。可在有所成就后,面临种种诱惑,保持冲劲之余,还得头脑清醒

  • 你好,夏至

    摘要:“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我们所处的北半球上,夏至日是一年当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了繁茂的极点,阳气也达到了极致。夏至过后,花花草草们趁着无可阻挡的温热,卯足劲地往上蹿,开始

  • 罗汉尖的高度

    摘要:罗汉尖,屹立于大别山南麓,是安徽宿松县与湖北蕲春县的分水岭,海拔1011米。这座山对于宿松,非同凡响,一枝独秀,是境内最高峰,其辉煌历史和现今的风貌,具有“高山仰止”的境界,阐释着另外的高度。地处大山

  • 光辉的足迹

    摘要:在安徽在祖国辽阔富饶神奇的土地上一个坚韧的名字竭力跋涉潜心钻研 你带着对大自然的崇敬把一颗燃烧的心放到了地球的内部高山峻岭落满了呼啸的风声和雨声旷野河流弥漫着一片荒凉与寂寞 可钻头

  • 碑帖之美

    摘要:山川草木花鸟虫鱼,是我文章师承之一。竹简碑帖书画,也是我文章师承之一。好文章未必非得从文集里读到,书集里可读好文章,画集里可读好文章,市集里也可以读出好文章。几年前去鲁北村集,看到有人卖菜,有人买书,

放大 缩小 默认

碑帖之美

   期次:第7859期   作者:□胡竹峰

山川草木花鸟虫鱼,是我文章师承之一。竹简碑帖书画,也是我文章师承之一。好文章未必非得从文集里读到,书集里可读好文章,画集里可读好文章,市集里也可以读出好文章。

几年前去鲁北村集,看到有人卖菜,有人买书,有人赶车,有人拉货,有人估衣,有人量布,有人抓药,有人测字,有人称米,有人打油。村集尽头是牛市,换马的,贩驴的,赶猪的。有人还把布袋搁脚底,袋子上毛笔写有“牛经济”三字,间架近乎金农漆书。不远处坝埂上走来一个推独轮车的中年汉子,昂然而行,推着南瓜、青椒、土豆。天空晴朗,狗尾巴草长到大红公鸡鸡冠那么高了。一场场一幕幕都是好文章,可惜我写不出来,900年前的孟元老得了先机。

当年孟元老避地江左,追忆昔日繁华,种种胜迹徒然湮灭,可惜转眼成梦了,做得十卷《东京梦华录》。记彩山灯火,北宋汴梁之宫苑典祀、巷陌勾栏、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有黍离之思。今日读来,相隔千年如《清明上河图》一般锦瑟市集尽归眼底,活色生香的文字难掩故国不堪的幽咽与惆怅。春花秋月已了,只有在梦中,方能再现故都的繁华。

好在文章还在,丹青还在,器物还在,碑帖还在……

今人谈到书法,第一想到的就是碑帖。

歌功颂德、立传、纪事的文字,刻碑以纪。关于帖,欧阳修认为其事率皆吊哀、候病、叙暌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

读碑帖,常常读出一身喜气。三三五五地打开,摊一屋子,像小时候看连环画。汉简与魏碑相叠,行书与章草呼应,发出很多声音,钟繇的声音、欧阳询的声音、褚遂良的声音、杨维桢的声音、文徵明的声音、邓石如的声音。各有师承各有笔法,到头来字里的性情声音才是定居。

碑帖有郁郁之气,让人文采兴盛,几乎有点得意忘形,无才可恃,也要傲物……肺腑之间有笔墨流动,一个个句子追赶着,一段段文字追赶着,一篇篇文章追赶着。碑帖气息熏染文字,多了旧味,也多了色泽。好文章有旧味有色泽,墨分五色,文章亦如此。

碑帖有旧影心迹。有人梅妻鹤子,下笔清贵;有人宦海沉浮,笔下一股湖海风云气;有人一生淡泊,字里散发规整的庭院氛围;有人身居高位,下笔意满神旺;有人哭之笑之,有人生不拜君……古琴素手纸窗瓦屋灯火青荧,天与地合,意与神凝,情通自然。意与神凝兮如痴如醉,情通自然兮惠风和畅。惠风和畅,如痴如醉,一股酒意传来,酒意里几缕药气,几缕茶香,如此正大。

碑帖里的酒意,如痴如醉,对笔痴,对墨醉。所谓书法,不过笔墨同醉耳;所谓书法,不过人书同醉耳;所谓书法,不过天地同醉耳。

碑帖里有药气,悲天悯人,铁石心肠。书法是一味药,是清凉剂、醒酒汤,安神、疗伤、治病,是对无可奈何的排遣,是对百无聊赖的消解。

碑帖里有茶香,吃茶去,超然物外;吃茶去,烟火人间;吃茶去,逍遥乐事;吃茶去,饮水解渴;吃茶去,谈佛论道;吃茶去,家长里短。

碑帖大有笔法、墨法、章法、想法。笔法墨法章法者也,若无想法,都是做作。书法家还应该有烂漫之心,烂漫之心生出一团团元气,方能字字康阜、笔笔饱满,无一懈笔。

碑帖常有文章所少的见字如面:字从心出,心借字形,人影闪现。读碑帖,常常看见性情,有人诚恳恭敬、天真烂漫,有人特立独行、不拘一格,有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有人战战兢兢入屋来,有人桀骜不驯,有人规规矩矩,有人放肆泼辣,有人内敛斯文……

古人习字,不以书家自居,亦不以书家为荣。王羲之、苏东坡书法好,文章也好。读二王父子杂帖,读苏黄文集,高逸厚朴,篇篇绝妙好辞。古人的趣味,向来偏心文士翰墨,历代书家多是学问家文章家。傅山曾说文章小技,于道未尊,况兹书写,于道何有?书法讲究字外功夫,字外功夫无非经史子集,无非人情练达,无非世事洞明。腹有诗书气自华,何止如此,腹有诗书字也华。

先贤字里自然的峭拔,是宗师气度,是宗师品格。读碑帖,看得见前人的笔意、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也看得见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甘心在砚台的墨香里修行。笔墨是心性之呈现,笔墨下落,宣纸轻哗,过去的心性、过去的风神在枯湿浓淡的笔路上一览无余。

旧中国的庭院文化渐渐稀薄,那些精妙碑帖都是古迹也都孤寂。王羲之的杂帖、颜真卿的文稿、文徵明的手卷、董其昌的条幅,旧味氤氲,人间万事纵然消磨尽了还有墨痕故纸的暗香。

碑帖之美,无非十字:

尖,厉,冷,幽,玄,动,静,空,雅,正。

文章之美,也无非此十字

。旧年喜欢尖、厉、冷、幽、玄,如今最好动、静、空、雅、正。

正最难,正是为人为艺的巅峰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