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7-0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千米井下的“深行者”

    摘要:在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地层深处,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行走在千米井下各个角落,用脚步去丈量工作的安全性,这就是充填区一线工人——千米井下的“深行者”。该矿充填区员工每天担负着日产1.3万多吨矿石的空场

  • 马钢亮出冷轧产品“新名片”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瞄准完成格力酸洗搪瓷钢认证这一目标,宝武马钢产销研团队协同发力,奋勇争先,挑战极限,在国内率先生产出1.80mm×1390mm极限规格高强度酸洗搪瓷钢,标志着马钢酸洗搪瓷钢制造水平跻身

  • 合肥轨道新型产业工人社区亮相

    摘要:窗明几净的书吧、温馨舒适的“心灵驿站”、干净卫生的食堂、宽敞整洁的技能培训室……近日,合肥轨道集团联合中铁四局S1线先行段项目部共同打造的新型产业工人社区正式投入使用,为建设工地带来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 轨道交通8号线新进展

    摘要:6月30日,由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施工总承包、中铁四局承建的合肥市轨道交通8号线金宁路站~金梅路站区间右线盾构顺利始发,标志着合肥轨道交通8号线施工再次取得新进展。合肥市轨道交通8号线金宁路站~金梅路

  • “最美矿嫂”助力矿山安全

    摘要:日前,中煤新集一矿举办第四届“最美矿嫂”表彰会,对评选出的10多位长期以来无怨无悔为爱人解除后顾之忧,支持爱人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矿嫂进行表彰,激励矿嫂们争当“贤内助”,携手保安全。该矿注重发挥矿嫂的协安

  • 庐江:废弃矿山变主题公园

    摘要:夏日,行走在庐江县矾山镇矾矿西山蜿蜒曲折的林荫小道,到处是绿的世界。“西山看上去像依次铺开的层层叠叠的梯田,感觉别致又壮观。”慕名而来的浙江丽水市游客吴伟杰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拿着手机和西山来个亲密“合

  • 电力工人冒高温建电网

    摘要:6月29日,在全椒县220千伏八波变电站,电力建设者冒着35℃的高温对主设备进行附件吊装施工作业。当日,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和滁州市供电公司150余名施工人员冒着高温加紧对全椒县220千伏八波变电站进行

  • 省机械冶金工会开展一线职工疗休养活动

    摘要:本报讯6月28日,省机械冶金系统50名一线职工如期抵达巢湖半汤温泉疗养院,开始为期4天的疗休养活动。参观红色基地、进行康复理疗、安排温泉水疗……本次疗休养活动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行程。“我们根据疗休养基地

  • 蚌埠:强化宣传推介提升企业年金覆盖面

    摘要:本报讯日前,怀远县荆西园城市公益性公墓的负责人亲赴蚌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现场咨询并提出建立企业年金备案申请,该局养老保险科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对企业来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政策宣传和答疑解惑。此前,

放大 缩小 默认

庐江:废弃矿山变主题公园

   期次:第7869期   

夏日,行走在庐江县矾山镇矾矿西山蜿蜒曲折的林荫小道,到处是绿的世界。

“西山看上去像依次铺开的层层叠叠的梯田,感觉别致又壮观。”慕名而来的浙江丽水市游客吴伟杰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拿着手机和西山来个亲密“合影”。

谁会想到,几年前的西山还是一座废弃矿山,山坡上是采矿留下的众多坑口和峭壁,看起来伤痕累累。如今,经过生态修复,这座废弃矿山重新焕发出生机。

西山如何“大变脸”?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矾山镇是“千年矾都”,拥有丰富的矾矿资源,采矿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朝贞观年间,曾是中国最大的矾工业基地。2001 年,由于大规模的明矾替代品出现,矾山镇矾矿停止开采及生产,退出了历史舞台。

矾矿关闭后,采矿区西山矿坑遍地、山体裸露、边坡陡峭,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含水层被破坏、地质灾害多发,周围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最近几年,庐江县抓紧落实国家矿山修复政策,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关停矿山和破损山体修复力度,探索出了一条将废弃矿山建成工业文化主题公园的新路子。在西山,昔日陈年累月堆积的遗留废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矿山公园。

在矾矿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胡孝训,亲眼见证了西山的巨变,“由于常年开采,钱是赚到了,但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山上全是‘伤疤’,几乎见不到绿。”

“那时候,我们宿舍楼就建在西山半山腰,山风吹过,没有花草的清香,扑面而来的全是呛人的灰尘,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大家也只能选择紧闭门窗,山脚下的居民陆陆续续都搬走了。”提起矿山的“前世”,胡孝训打开了话匣子。

对于眼下现状,今年72岁的胡孝训喜笑颜开,“现在可不一样了,通过生态修复,西山如今已经变成了公园,整座山漂亮极了。”

跟胡孝训有同样感受的,还有矾山镇矾矿社区居民卜利平。“以前上山采矿,是为了生计,天天灰头土脸。现在山上散步,是为了锻炼身体,观赏花草。”每天傍晚,她都和老伴来西山溜达溜达。

在矾矿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庐江县对遭到破坏的地形地貌进行重塑,达到与周边地形地貌相融合,整个修复区矿山酸性废水危害、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按照“宜林则林、宜绿则绿、宜景则景”的要求,庐江县依托矾矿工业遗产的丰厚资源,结合不同区域功能,注重历史遗迹规划,有效综合利用工业历史遗迹、标识标记、风情风貌,在保护中修复即将消失的人类工业文明。

庐江县还坚持治理恢复与生态重建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通过对矿区遗址内的工业设施设备、工业人造物等,采用保留、改造利用、再生设计等途径,并加入了一些旅游元素,形成“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的景观格局。

直刺青天的八大窑、古风犹存的大照壁、栩栩如生的展示馆……这些几乎还原了矾矿的原始风貌。如今,矾矿工业文化主题公园已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矾矿工业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只是庐江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庐江县按照统一规划、一矿一策、分类实施的原则,制定科学方案,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提升矿山领域修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使矿区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截至目前,庐江县共修复废弃矿山103处,修复面积逾7000亩,让矿山“重披绿装”。

(赵德斌)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