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7-0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千米井下的“深行者”

    摘要:在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地层深处,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行走在千米井下各个角落,用脚步去丈量工作的安全性,这就是充填区一线工人——千米井下的“深行者”。该矿充填区员工每天担负着日产1.3万多吨矿石的空场

  • 马钢亮出冷轧产品“新名片”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瞄准完成格力酸洗搪瓷钢认证这一目标,宝武马钢产销研团队协同发力,奋勇争先,挑战极限,在国内率先生产出1.80mm×1390mm极限规格高强度酸洗搪瓷钢,标志着马钢酸洗搪瓷钢制造水平跻身

  • 合肥轨道新型产业工人社区亮相

    摘要:窗明几净的书吧、温馨舒适的“心灵驿站”、干净卫生的食堂、宽敞整洁的技能培训室……近日,合肥轨道集团联合中铁四局S1线先行段项目部共同打造的新型产业工人社区正式投入使用,为建设工地带来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 轨道交通8号线新进展

    摘要:6月30日,由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施工总承包、中铁四局承建的合肥市轨道交通8号线金宁路站~金梅路站区间右线盾构顺利始发,标志着合肥轨道交通8号线施工再次取得新进展。合肥市轨道交通8号线金宁路站~金梅路

  • “最美矿嫂”助力矿山安全

    摘要:日前,中煤新集一矿举办第四届“最美矿嫂”表彰会,对评选出的10多位长期以来无怨无悔为爱人解除后顾之忧,支持爱人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矿嫂进行表彰,激励矿嫂们争当“贤内助”,携手保安全。该矿注重发挥矿嫂的协安

  • 庐江:废弃矿山变主题公园

    摘要:夏日,行走在庐江县矾山镇矾矿西山蜿蜒曲折的林荫小道,到处是绿的世界。“西山看上去像依次铺开的层层叠叠的梯田,感觉别致又壮观。”慕名而来的浙江丽水市游客吴伟杰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拿着手机和西山来个亲密“合

  • 电力工人冒高温建电网

    摘要:6月29日,在全椒县220千伏八波变电站,电力建设者冒着35℃的高温对主设备进行附件吊装施工作业。当日,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和滁州市供电公司150余名施工人员冒着高温加紧对全椒县220千伏八波变电站进行

  • 省机械冶金工会开展一线职工疗休养活动

    摘要:本报讯6月28日,省机械冶金系统50名一线职工如期抵达巢湖半汤温泉疗养院,开始为期4天的疗休养活动。参观红色基地、进行康复理疗、安排温泉水疗……本次疗休养活动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行程。“我们根据疗休养基地

  • 蚌埠:强化宣传推介提升企业年金覆盖面

    摘要:本报讯日前,怀远县荆西园城市公益性公墓的负责人亲赴蚌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现场咨询并提出建立企业年金备案申请,该局养老保险科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对企业来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政策宣传和答疑解惑。此前,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工人送上“家”的温暖

合肥轨道新型产业工人社区亮相

   期次:第7869期   

窗明几净的书吧、温馨舒适的“心灵驿站”、干净卫生的食堂、宽敞整洁的技能培训室……近日,合肥轨道集团联合中铁四局S1线先行段项目部共同打造的新型产业工人社区正式投入使用,为建设工地带来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该产业工人社区坐落于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与青阳路交口西北角,占地面积达 5009.2 平方米,内设 3 栋双层共54 间宿舍,可同时容纳约 300 人住宿,全方位满足产业工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一站式”服务便捷多

以往的工地宿舍或许只是工人们的简易落脚点,新型产业工人社区是以助推项目施工生产为主要目标,以产业工人工作和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打造有温度的特色化服务名片,竭力为身处异乡的工人们提供“家”的温暖。

在这里,工人们可以通过民主选举,加入产业工人社区民主管理委员会,参与到社区民主管理的事务中来,真正成为产业工人社区的“主人翁”。

此外,产业工人社区还提供了各项服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了咨询服务、物业管理、宿舍管理、安全教育、进出场办理等五个服务窗口,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办理相关手续,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技能培训中心为工人们提供了多种技能培训工作,“一站式”满足大家的不同需求;活动中心打造了生活休闲场所,供工人们在闲暇时间获得娱乐和放松……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工人们可以前往自助健康体检中心、心理咨询室、幸福书屋、维权服务办公室等场所,或是解决自己的实际困难,或是学习“充电”,丰富个人业余生活,充分感受到“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

“我最喜欢晚上去幸福书屋里阅读书籍。”工人陈康告诉记者,合肥新桥机场 S1 线先行段的产业工人社区是他目前接触过的工地中最好的一个,“我在这儿吃得好、住得好、睡得好,就更有信心把工地上的活儿干好。”

物业化管理焕新容

与“一站式”综合服务相对应,这个产业工人社区采用一卡通信息化设备,集通行、就餐、洗浴、洗衣、超市刷卡消费五大功能于一体。工人们只需随身携带一张卡,便可满足社区内的所有生活需要,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社区管理效率。

同时,为助推项目安全管理,社区采用实名制管理与人脸识别门禁打卡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设置门岗与人脸识别闸机,由物业设置安保人员 24 小时值班。工人们入场前均在后台系统内录入人脸信息,日常进出采用人脸识别闸机通过,高效且有序。

此外,在物业化管理模式下,产业工人社区的安全、卫生、保洁、防疫消杀以及食宿等工作全面升级,为工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通过变管理为服务,工人们对工地的管理更加认同,干劲也更足了。“产业工人是轨道交通建设生产一线的最主要力量,物业化管理下的产业工人综合服务社区不仅完善了产业工人社区的‘硬设施’建设,还提升了产业工人社区的‘软实力’。”合肥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夏梦)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