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明几净的书吧、温馨舒适的“心灵驿站”、干净卫生的食堂、宽敞整洁的技能培训室……近日,合肥轨道集团联合中铁四局S1线先行段项目部共同打造的新型产业工人社区正式投入使用,为建设工地带来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该产业工人社区坐落于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与青阳路交口西北角,占地面积达 5009.2 平方米,内设 3 栋双层共54 间宿舍,可同时容纳约 300 人住宿,全方位满足产业工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一站式”服务便捷多
以往的工地宿舍或许只是工人们的简易落脚点,新型产业工人社区是以助推项目施工生产为主要目标,以产业工人工作和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打造有温度的特色化服务名片,竭力为身处异乡的工人们提供“家”的温暖。
在这里,工人们可以通过民主选举,加入产业工人社区民主管理委员会,参与到社区民主管理的事务中来,真正成为产业工人社区的“主人翁”。
此外,产业工人社区还提供了各项服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了咨询服务、物业管理、宿舍管理、安全教育、进出场办理等五个服务窗口,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办理相关手续,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技能培训中心为工人们提供了多种技能培训工作,“一站式”满足大家的不同需求;活动中心打造了生活休闲场所,供工人们在闲暇时间获得娱乐和放松……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工人们可以前往自助健康体检中心、心理咨询室、幸福书屋、维权服务办公室等场所,或是解决自己的实际困难,或是学习“充电”,丰富个人业余生活,充分感受到“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
“我最喜欢晚上去幸福书屋里阅读书籍。”工人陈康告诉记者,合肥新桥机场 S1 线先行段的产业工人社区是他目前接触过的工地中最好的一个,“我在这儿吃得好、住得好、睡得好,就更有信心把工地上的活儿干好。”
物业化管理焕新容
与“一站式”综合服务相对应,这个产业工人社区采用一卡通信息化设备,集通行、就餐、洗浴、洗衣、超市刷卡消费五大功能于一体。工人们只需随身携带一张卡,便可满足社区内的所有生活需要,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社区管理效率。
同时,为助推项目安全管理,社区采用实名制管理与人脸识别门禁打卡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设置门岗与人脸识别闸机,由物业设置安保人员 24 小时值班。工人们入场前均在后台系统内录入人脸信息,日常进出采用人脸识别闸机通过,高效且有序。
此外,在物业化管理模式下,产业工人社区的安全、卫生、保洁、防疫消杀以及食宿等工作全面升级,为工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通过变管理为服务,工人们对工地的管理更加认同,干劲也更足了。“产业工人是轨道交通建设生产一线的最主要力量,物业化管理下的产业工人综合服务社区不仅完善了产业工人社区的‘硬设施’建设,还提升了产业工人社区的‘软实力’。”合肥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