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居 易《观 刈 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饥馑年代,每年苦熬过春日里青黄不接的时光,迎来新麦新米登场,怎不让人欢喜无限?
前年 5 月 12 日在海南五指山下,我欣喜地看到收割机收割水稻的场面。作为合肥人,虽在电视新闻上早看过海南农民大年初一插秧的情景,但这么早亲见海南农民收割水稻,还是非常惊讶。
“陈米饭香、新米粥甜。”合肥人向来喜欢吃新米粥,全国不少地方的人们也好这一口。可眼看海南每年这么早出新米,全国人愣是吃不上海南新米粥,白瞎了海南这一大好资源,实在让人无奈。
茶农为抢新茶上市,总是追星赶月争分夺秒,因为新茶一天一个价,消费者图的就是新鲜。可种稻的农民却没有这份焦急,更多一份从容。就如我听过一位教授分析温州人的经商习惯:“温州耕地很少,自古仅一条瓯江出海,百姓靠打鱼为生,而那时没有冰箱,鱼比不得稻谷,必须立即出手,因而养成了迅速交易的商业习惯。”
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作品。同理,有什么样的消费需求,就有什么样的产品。种稻麦的农民如同渔民茶农一样迅速交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拉动。如果市场上的粥屋、早点摊、面包房、面馆、面条厂等都能承诺:每年第一时间使用新米、新面,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可极大地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任新米新面变成陈米陈面,浪费了新米新面的新口感新营养,不啻于煮鹤焚琴暴殄天物,也极大地降低了稻农麦农的收入。当然,新米新面如新茶一样及时上市卖好价,供求之间必须有桥梁。这就需要有精明的商家愿意第一个吃螃蟹,做新米新面的文章。只有与时间赛跑,让新米新面如新茶上市一样抢占市场,才能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最大限度助力稻农麦农增收。
今年 7 月 7 日小暑,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据说“吃新”乃“吃辛”,即在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农民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做成面食,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并将做好的面食与亲友分享,一起品尝新鲜的滋味。市民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一起食用。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但愿“小暑食新”的民俗回归能带动新米新面抢“鲜”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