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徐淙祥的回信后,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带领广大农户一起多种粮、种好粮,牢牢地把饭碗端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手里,做一个像徐淙祥一样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省劳动模范、种粮大户韩振忠在 7 月 4 日太和县总工会召开的劳模座谈会上这样说道。
今年 59 岁的韩振忠是阜阳市太和县双浮镇原韩寨村人。年轻时,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的他早早地离开了父母,远赴新疆打工。期间,他从事过建筑行业,学做过家具,吃了不少苦。好在韩振忠敢拼敢闯,经过了十几年的奋斗,逐渐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积攒下一笔财富。
饮水要思源,致富不忘本。韩振忠觉得:“一人富不算富,要想方设法带领乡亲们共同过上好日子。”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寨村的多条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遇到下雨、下雪天便会变得泥泞不堪,给村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虽然人不在家乡,但看到家乡的状况,韩振忠心里很着急。2000年,他先是拿出2万元用于修路,后来又动员全村捐款。最终,在他的带领下,韩寨村共筹款 6 万余元,购买了五十万块红砖,修建了长 1200 米、宽 3 米的环村路。看着焕然一新的道路,村民们的脸上乐开了花,笑呵呵地说:“以前咱村的路是‘晴天车后一路灰,雨天脚下一滩泥’,多亏了韩振忠,路修好了,我们的心情也舒畅多了。”
2002 年,韩振忠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回到家乡。“在外漂泊久了难免会想家,再加上看到家乡的落后面貌,总想着回去做出一番改变。”当年,他就拿出15000 元改造了年久失修的水塘,有效解决了群众们的种地、排涝、灌溉用水等问题。
韩振忠的无私奉献,打动了韩寨村民。2003 年,群众选举他为韩寨村村委会主任。“既然大家信任我、支持我,我就得好好干,尽可能地为村民们着想。”韩振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仅拿出 2000 多元为韩寨村安装路灯,还动员全村进行旧村改造,使以前的旧村庄通过整平改造出良田60多亩,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帮助村民们进一步提高了收入。
2007 年,韩寨村与其他村合并后,成立了吴店村,韩振忠任吴店村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他看到吴店村卫生院缺少病床、被子等医疗物资,便拿出2000 多元进行添置;2009 年,他又出资 7000 元为吴店村安装无线广播,丰富了群众们的文化娱乐生活;2010年春节期间,他用自己的 5000 元工资购买了食用油、面粉等,并逐一送到全村困难群众和老党员的家中;2012年,他花费5000元为吴店村活动中心修建了国旗升旗台,购买了国旗杆;2019年,韩振忠为旧县镇范庙村小学捐款5000元,资助了好几名困难学生……在韩振忠的身上,类似于这样的义举不胜枚举,有的人不太理解,甚至觉得他太“傻”,可他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看到自己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到大家,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2007 年,韩振忠当选为太和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11 年当选为阜阳市第四届人大代表;2016 年当选为阜阳市第五届人大代表、阜阳市第五届党代会党代表。期间,不论身份怎样变化,他都积极履职尽责,密切与群众联系,提出了多条关于民生的建议。
2009 年,韩振忠在太和县旧县镇承包了 800 亩土地,成立了太和县振中畜牧养殖公司。为了解决养牛的饲草来源,他优先回收周边农户的秸秆,不仅减少了当地的秸秆焚烧现象,还给农户们带来了增收。
2011 年,为响应太和县提出的土地流转的号召,韩振忠在养殖场周边流转土地 3000 亩,建起了集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家庭农场,注册成立了安徽振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2 年,他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
通过多年的努力,韩振忠的家庭农场得到了良好发展。“农场有麦田、玉米地,有水塘,还有苗木、花卉。”他告诉记者,农场的粮食年产值超200万元,水产年产量超 2 万斤。值得一提的是,农场还解决了当地几十户困难人口的就业问题。“谁家的经济条件比较困难,我优先安排他们来农场工作,每人每年可获得 15000元的增收。”韩振忠介绍说。
眼下,家庭农场内的 50 多万斤葡萄晶莹圆润、鲜翠欲滴,韩振忠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希望我的农场越办越好,能够吸纳更多的乡亲前来务工,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