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7-2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多举措关爱网约车司机

    摘要:本报讯为切实关心关爱网约车司机,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7月13日上午,黄山市总工会赴新成立的黄山市好龙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工会联合会开展夏送清凉和新修订的《工会法》宣传活动,并召开了座谈会,了

  • “战”高温保建设

    摘要:7月,骄阳似火。合肥市淝河镇祁门路与大强路交口东北角的回迁安置小区葛大店幸福城项目工地上热浪滚滚,安全帽、水壶、毛巾成了建筑工人们的“标配”。来自长丰县朱巷镇的钢筋工杨道兰和爱人李方龙顶着烈日坚守在施

  • 战高温迎“烤”验

    摘要:7月,六安已是热浪滚滚。但仍有很多劳动者不惧高温酷暑,奋战在岗位上,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烈日晒红了他们的脸庞,他们用汗水浇灌出城市的美丽。环卫工人桂立国:一天喝掉八斤水7月6日下午4点,六安城区梅山

  • “惠”“学”结合碰撞别样火花

    摘要:本报讯7月16日,亳州市总工会为积极探索“惠”“学”相结合的有趣、乐学活动,让参与职工在得到普惠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不断创新微信福利活动,将“超市免费欢乐购”与“知识快问快答”有机结合,举办了

  • 大董村:村庄“四化”擦亮乡村振兴新底色

    摘要:为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更高标准迈进,界首市邴集乡大董村在驻村工作队的精心指导和积极参与下,精准发力,掀起全力打造整洁卫生、规范有序、生态文明优美的人居环境热潮,擦亮乡村振兴底色。开展人居环境

  • 为女教职工提供“两癌”筛查

    摘要:本报讯 日前,省教科文卫体工会2022年度农村一线女教职工“两癌筛查”体检活动圆满结束。活动中,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共为504名农村一线女教职工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在完成第一批“两癌筛查”体检活动

  • 以组建求覆盖以活动求深入

    摘要:近年来,为切实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关爱他们,芜湖市湾沚区总工会迅速行动、周密组织、主动作为,切实让工会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贴心“娘家人”。区总工会在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高温迎“烤”验

   期次:第7883期   

7 月,六安已是热浪滚滚。但仍有很多劳动者不惧高温酷暑,奋战在岗位上,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烈日晒红了他们的脸庞,他们用汗水浇灌出城市的美丽。

环卫工人桂立国:一天喝掉八斤水

7 月 6 日下午 4 点,六安城区梅山南路大桥上车来车往,站在桥面上热浪迎面而来,六安龙马环卫公司环卫工人桂立国正在忙碌着,汗珠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滑落。桂立国的工作任务是负责梅山南路六叶路口至佛子岭路段的卫生保洁,而这块区域的人流量、车流量都很密集,每天的垃圾量也比较多。

短短几十米的路面,桂立国就扫了十几分钟。“这几年六安创建文明城市,乱丢乱扔的现象少了,但还是有少数不文明的现象发生。”就在记者与桂立国聊天时,一辆过往汽车的车窗里扔出了一张餐巾纸和一个塑料袋,桂立国立刻跑过去捡了起来。

十几分钟后,桂立国好不容易将落叶集中扫到了路边,但一阵风吹来,落叶又被吹得七零八落,接着,几辆汽车驶过,带起的“旋风”将落叶吹得“四分五裂”,桂立国不得不重新扫了一遍。

倒完垃圾,桂立国拿起火钳在绿化带里捡烟头包装袋。捡完垃圾,他又用抹布擦拭着垃圾桶。一遍活干下来,他的衣服被汗水湿透后又被骄阳晒干,如此反复,他的工作服一天要“干湿”几回。

桂立国拿起放在路边的大水杯,一杯水足有一斤,他连续喝了几大口说:“像这样热的天气,一天我都要喝七八杯水。”

“公司要求是早晨5点上班,但是为了避开高温时段,我一般 4 点就来了,赶在温度升高之前,把负责的路段清扫干净。”每天,桂立国都要在梅山南路来来回回扫好几次,大到塑料瓶、包装袋,小到烟头、纸屑,都需要他清洁打扫。

据了解,每天,六安城区都有 2000 多位环卫工人,在高温下美丽着这个城市。“每年的高温时节,公司都会给我们发放防暑降温药品,采取错时保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加大机械清扫力度,减少人工清扫频率。”桂立国说,虽是高温天,但也能感受公司的“温暖”。

“快递小哥”卓成鹏:一天要送100多份快递

在这种“蒸笼”天里,快递小哥们头顶烈日穿梭在大街小巷,电话不离耳、腿脚不停歇,汗流浃背地奔走于各个小区,只求以最快速度配送包裹。

今年 26 岁的卓成鹏便是其中一员。两年前,他在六安市裕安区金马小区附近租了一个门面,承包了附近区域的某家快递服务。从那时起,每天早上六点钟赶去位于金安区三十铺镇的物流中心提货再回到市区派件,便成了他生活中雷打不动的第一要事。

“其实相对来说,夏季算是我们这行的淡季,但是这天气确实热,每天早晨刚到物流中心把货装到自己的车上,就会发现衣服早已湿透了。”

“热归热,干一行总得爱一行,不然也坚持不下去,别人在那头打电话催取、派件,我也相信他们是真的着急,常常吃饭吃到一半电话来了,也顾不得好好吃完就得赶过去。后来,索性午饭就随便对付对付,我今天中午就只啃了个玉米棒,能吃饱就成。今天有100多件快递要派发。”

“前段时间,一个家住青年广场小区的老奶奶要寄点六安特产给她在外地的女儿,老奶奶不识字,女儿的地址和手机号码也不清楚,我就到她家去帮她找手机通讯录,找了半天终于联系上她女儿,顺利把快递寄了过去,那次‘上门服务’让我感觉很有成就。”(沈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