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的高温炙烤使得淮北矿业袁店一矿地面热气蒸腾,即使洒水车不停运转洒水降温也抵不过水汽蒸发的速度。可在该矿百米井下1033里工作面,几位师傅正趁着休息间隙美美地喝着冷饮、吃着雪糕,沁人心脾的凉意从齿尖直达脚底,浑身都充斥着说不出来的畅快。
“没想到在井下还能吃上绿豆味的雪糕,真是意想不到的惊喜。”综采二区职工杨思建说。
从井底车场到 1033 里工作面大约 4250 米。中途还有一千余米的上山。如此情况下雪糕是怎么硬邦邦“挺”到工作面的呢?
天气炎热加之距离较远,雪糕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融化变味,稀拉拉的一袋不仅影响口感,常温下的雪糕更失去了让职工解暑降温的真正意义。
“雪糕用棉被包裹不好运输,全部放在一个包裹里分量较重,运输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储存方式和运输速度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此远的距离怎么保证雪糕不化,这个问题让袁店一矿团委负责人石磊伤透了脑筋。
为了保证职工吃上冷冻的固态雪糕,喝上透心凉的饮品,石磊动员团员青年用泡沫箱自制加工冷藏箱。提前24小时对雪糕、饮料进行冷冻,在常温下反复记录雪糕融化时间,最后按比例将冻实了的瓶装饮料当作冰块与雪糕一起包裹在毛巾中,再分放在 7 个保温箱内,从而延长雪糕的冷藏时间。
青年志愿者们掐准井下电机车及单轨吊乘人车运行时间,利用乘人车的速度优势缩短运输时间,确保雪糕抵达工作面时还保持着初始形态,在炎炎夏日为生产一线的职工送去一份清凉和关爱。
(梁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