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8-1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省红色旅游焕发多彩魅力

    摘要:安徽红色热土上,铸就了大别山精神、渡江精神等,拥有丰富的红色遗存,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近年来,安徽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在打造精品、发展产业、弘扬价值等方面持续发力,以红色旅游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 浦溪河畔书香陪伴

    摘要:夏日里,蝉鸣阵阵,黄山市黄山区的浦溪河畔,不时有朗朗的读书声响起,一群留守儿童在浦溪阅读空间里乐享暑假读书时光。浦溪阅读空间是由退役军人刘杰在自家房屋一角,新建的一处环形书吧。里面一排排书架分类明晰,

  • 铜陵工人文化宫六次变迁见证铜陵工运发展

    摘要:1949年4月21日,铜陵获得解放,回到了人民的怀抱。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恢复建设铜官山铜矿的建设工程。从那时起,铜陵有了以矿山工人为主、以私营工商从业者为辅的工人阶级队伍。在铜官山

  • 生态井盖设计大赛

    摘要:8月12日,安徽省第九届工业设计大赛“设计赋能·飞龙新材杯”海绵城市生态井盖创新设计专项赛评审暨省绿色铸造工业设计论坛在马鞍山市含山县举行。本次活动是以生态井盖、艺术井盖、智能井盖为对象的设计比赛,共

  • 九华山成功举办首届“新徽菜·名徽厨”职业技能大赛

    摘要:本报讯8月9日,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九华美食”为主题的九华山风景区首届“新徽菜·名徽厨”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大赛旨在提升职工职业技能水平,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推进九华山风景区“新徽菜·名徽厨”专业

  • “长三角职工艺术节”是工会联盟的又一创新

    摘要: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职工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8月12日,沪苏浙皖8家工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2022长三角首届新江南文化职工艺术节在上海开幕,拉开了沪苏浙皖职工文化创新、交流、展示的帷幕。本次

放大 缩小 默认

铜陵工人文化宫六次变迁见证铜陵工运发展

   期次:第7900期   作者:□俞俊年

1949年4月21日,铜陵获得解放,回到了人民的怀抱。1950年 1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恢复建设铜官山铜矿的建设工程。从那时起,铜陵有了以矿山工人为主、以私营工商从业者为辅的工人阶级队伍。在铜官山铜矿的恢复建设工作中,这支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了无数艰难困苦,紧跟时代步伐,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充分彰显,主力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铜陵市工人文化宫历经六次变迁,成为这座城市沧桑巨变中的一个缩影,同时记录下铜陵职工文化的繁荣与进步,见证了铜陵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950 年年底,由全国各地调来铜官山铜矿的各类人员便达到了 2000 余人,带上家属子女达到七八千人。他们白天生产劳动,但到了晚间文化活动相对匮乏。为了引导服务广大职工,当年年底,铜官山铜矿工程处所属铜官山铜矿设立工会筹备处。矿工们在工会的带领下开展义务劳动,利用业余时间自带工具填平了矿山附近的一个面积约为 30000 平方米的杨柳湖,于第二年的上半年用毛竹片和芭茅草搭建了工人俱乐部(铜陵市工人文化宫的最早雏形)和工人剧场。工人俱乐部是由两栋小平房的建筑组成,面积约400 平方米,设有两张台子的乒乓球室、一间报刊阅览室、一个小舞台,门前还有一个露天的篮球场,两端的电线杆子上还挂着两个大大的探照灯。因为当时铜官山矿区只有这么一个娱乐设施,每天晚上职工们、家属们都会来这里玩,门前还有卖茶水的小摊子,打球的、看球的,玩耍的,一直到了晚间“拉呜”(当时矿区采用报时的方法,晚间第一次拉呜是 9 点半钟)时才结束。有了这两大文化设施,矿山工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了很大地提高,对加快矿山的恢复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1954 年,铜官山矿又建造了一个面积为1300 平方米,850 个座位的工人电影院,这也是为职工配套的文化娱乐设施。

1955 年,矿山的采铜冶铜顺利进行,露天铜矿也投入生产,来矿山的工程技术人员已达 4000 余人。原来的那座用芭茅草盖起来的工人俱乐部已经满足不了矿工们文化生活需要。在矿务局工会的安排下,在工人电影院对面建起了新的工人俱乐部。这是一座两层的砖混结构建筑,面积比原来的大出 5 倍以上,设施条件也有了显著改善。俱乐部的南端是一栋建筑面积约为 800 平方米的小会堂,这里可以举办各种会议和文化演出活动,因为这里的面积比工人电影院小一些,所以又被称为“小礼堂”;北端是音乐厅和乒乓球室,二楼是图书阅览室。每天晚间很多人来这里娱乐,根据各自喜好各取所需。第二年,在工人俱乐部的后面又建了一个灯光篮球场,篮球场的上空挂着两排探照灯,四周是用粗大的木料建造的五层看台,能够供 800 余人坐着看球;这里除了举办篮球活动外,还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演出。

在铜官山铜矿广大职工的不懈努力下,矿山恢复建设有序推进,并建成了一系列的配套设施,为铜陵依矿建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6 年 10月 12 日,国务院批准设置铜官山市(1958 年 9 月 5 日,改名铜陵市)。可以说,铜陵由一座破旧的矿山逐步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产业工人起到了奠基者、建设者的作用。铜陵工人阶级完成了“由一座矿山发展成为一座城市”的神圣使命。

1964 年,铜陵市的人口已达到了8万,市区中心的位置也由原来的铜官山铜矿转到了长江路与联盟路一带。原来的工人俱乐部已不能满足广大职工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于是中共铜陵特区委员会决定在长江中路建设新的工人俱乐部。该工程于 1965 年建成投入使用,系三层建筑,面积达 3000 平方米,里面设有进门大厅、展览厅、图书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由于地处市区中心,工人俱乐部每天吸引很多职工群众前来阅读学习、健身娱乐和观看展览等。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城市人口日益增长,铜陵市政府又投资对工人俱乐部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建成工人文化宫。该项目除了对原有建筑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外,还增建了一座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四层主楼。

进入 21 世纪,铜陵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工人文化宫也跟随城市发展步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四层改建成了六层,旁边还竖起了一座12层、总建筑面积为5000多平方米的工会大厦。

2021 年,位于铜陵市木鱼山大道与铜井路交叉口北侧新建成的工人文化宫正式投入使用。新落成的工人文化宫总建筑面积为 13310 平方米。包含一座建筑面积为5477平方米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一座 6644平方米的游泳馆及羽毛球馆,一座 593 平方米户外标准硅胶篮球场和一座 695 平方米网球场。

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一层为职工服务中心,二层为劳模荣誉馆和职工图书阅览室,三层为书画摄影展厅和棋牌室,四层为舞蹈、戏曲、乐器活动场所,五层为乒乓球馆和健身场所,六层为室内运动场馆。焕然一新的工人文化宫,成为职工群众进行学习、娱乐、健身、交友的场所,能够更好、更全面地为广大职工服务,丰富该市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铜陵市工人文化宫在历史变迁的进程中,始终坚守“工”字初心,着力锻造劳动文化品牌,展示职工文化才艺,是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文化主阵地。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承载着美好记忆的铜陵工人文化宫必将迎来更多美丽新变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